雪中与刘三、天如、宪子,登江亭作,并寄贞壮

三日江亭逾尺雪,冲寒来此意何为。

载涂人迹皑皑接,作畔芦根袅袅支。

五里去城宜不寂,千山无鸟此其时。

怀君正在西湖上,竹外疏花定有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江亭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冒着严寒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道路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连绵不断,岸边的芦苇根在雪中摇曳支撑。
离城市五里的地方应该不会太寂静,但在这个时候,千山万岭都没有鸟儿的踪影。
此刻我想念的朋友,你正在西湖边,竹林外稀疏的花朵定会引发你的诗意创作。

注释

三日:连续三天。
江亭:江边的亭子。
逾:超过。
尺雪:大雪。
冲寒:冒着严寒。
载涂:道路上。
皑皑:洁白的样子。
作畔:在岸边。
袅袅:摇曳的样子。
支:支撑。
五里:五里路。
去城:距离城市。
宜:适宜。
寂:寂静。
千山:千座山。
无鸟:没有鸟儿。
其时:这个时候。
怀君:想念你。
正在:此刻。
西湖上:西湖边。
疏花:稀疏的花朵。
定有诗:必定有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后静谧的景象,诗人在三日江亭赏雪,心中有所感慨。"逾尺雪"表明雪量不少,而"冲寒来此意何为"则透露出诗人来此赏雪并不仅仅为了欣赏自然美景,而是有更深的思考或情感寄托。

"载涂人迹皑皑接,作畔芦根袅袅支"中的"载涂"指的是积雪覆盖了人的足迹,而"皑皑接"形容雪地上连绵不断的脚印。"作畔芦根袅袅支"则描写了芦苇在雪中摇曳,给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萧瑟的感觉。

"五里去城宜不寂,千山无鸟此其时"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寻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五里去城"说明江亭与城市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宜不寂"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是安静而非吵闹。"千山无鸟此其时"则形容这个时候连鸟都藏匿起来,显得格外的宁静。

最后两句"怀君正在西湖上,竹外疏花定有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怀君"即怀念某人,而"正在西湖上"可能是指那位朋友此刻也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竹外疏花定有诗"则预示着这样的美好场景和情感交织,必将激发出美丽的诗句。

这首诗通过对雪中江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诗中的意境也体现出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艺术表达能力。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经乌石铺

夹屋青松翠霭中,去年经此亦匆匆。

重来乌石冈头路,依旧松声带晓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容照岩

清时投迹在嵚崟,一穴晴光破晚阴。

刺草未容忘魏阙,故应长有子牟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徐郎庙

古庙灵场枕碧巅,松楸依约锁风烟。

羽毛一去无消息,堕落人间几百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病中作(其一)

此身如幻病何伤,白日无人景自长。

寄傲南窗容膝地,时时飞梦到羲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