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华白,蓼华红,溪边脩竹碧烟笼。

闲云抱幽石,玉露滴岩丛。

昨夜乌龟变作鳖,今朝水牯悟圆通。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先,诗人通过“芦华白,蓼华红”两句,运用对比色彩,展现出芦苇与蓼草在秋风中的不同风貌,白与红的鲜明对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多样。

接着,“溪边脩竹碧烟笼”一句,将视线引向溪边的修长翠竹,竹林被轻烟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竹林深处隐藏着未知的世界。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超脱。

“闲云抱幽石,玉露滴岩丛”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和谐的主题。闲云围绕着幽静的岩石,玉露从岩石丛中滴落,这一静一动的场景,既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又蕴含了禅宗中关于空灵与实在、静寂与动态的哲学思考。

最后,“昨夜乌龟变作鳖,今朝水牯悟圆通”两句,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乌龟变作鳖,水牯悟圆通,似乎是在说,生命形态的变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觉醒与智慧的提升。这不仅是对个体成长的启示,也是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超越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寓言式的结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

释圆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尘劫已前事,堂堂无背面。

动静莫能该,舒卷快如电。

莫道凡不知,佛也觑不见。

决定在何处,合取这两片。

荐不荐,更为诸人通一线。天下太平,皇风永扇。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竹枝辞

江上渔舟叶叶轻,峡中云雨晚凉生。

长亭宴罢客归去,桂树夕阳啼鸟声。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庚]韵

过仙都徐氏山居(其一)

道出仙都下,溪深草木闲。

阴晴老农事,丰稔此心关。

谁削千寻石,云藏万叠山。

王程元有限,那得更跻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过仙都徐氏山居(其二)

四海无尘战马闲,稻梁桑柘绿回环。

不知尽是君王力,华屋重重对好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