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偶成

九重命下许归休,便向江头买去舟。

客梦未离金阙树,乡心已逐楚江鸥。

身同裴相投间乐,事异灵均去郢忧。

圣德如天惭未报,回瞻紫禁思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出京偶成》由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从京城出走时复杂的心境。

首联“九重命下许归休,便向江头买去舟”,开篇即以宏大的宫廷背景与个人的归隐愿望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的旨意给予他归隐的机会,诗人随即在江边购置船只,准备踏上归途。这一联不仅揭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暗含着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颔联“客梦未离金阙树,乡心已逐楚江鸥”,运用象征手法,将“金阙树”与“楚江鸥”进行对比。金阙树代表京城的繁华与权力中心,而楚江鸥则象征着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人虽身在京城,但心中早已向往那片宁静的自然世界,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身同裴相投间乐,事异灵均去郢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裴相投是唐代著名诗人,诗人自比裴相投,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快乐与满足;同时,又以屈原(灵均)自比,屈原因不满楚国政治而离开郢都,诗人借此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无奈。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尾联“圣德如天惭未报,回瞻紫禁思悠悠”,诗人表达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未能尽忠效力的遗憾与愧疚。面对京城(紫禁),诗人思绪万千,既有对国家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未能完全贡献的反思。这一联情感深沉,既是对皇权的敬畏,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从京城出走时复杂的心境,既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以及对国家的深情与对自己的反思。

收录诗词(385)

何乔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 号:椒丘
  •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 生卒年:1427年-1502年

相关古诗词

太宰介庵先生以诗饥别用原韵奉答(其一)

晓拜彤墀出帝城,寒江归去结鸥盟。

秋兰萧艾何香臭,蝉翼黄钟孰重轻。

滕甫未应为恶党,休文非必是狂生。

于今谁秉春秋笔,忠佞廉贪好细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太宰介庵先生以诗饥别用原韵奉答(其二)

谢病连年叩紫宸,挂冠今喜作閒人。

思莼正值新秋候,种豆还期故里春。

忧国独怜君实切,论交谁似景仁真。

炎风朔雪烦调燮,珍重当朝社稷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太宰介庵先生以诗饥别用原韵奉答(其三)

晓纳牙牌别禁城,竹梅拟结岁寒盟。

君恩何啻万钧重,行旅从来一叶轻。

誓保忠贞全晚节,肯求温饱负平生。

鹤山未必非君子,成大如何敢妄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太宰介庵先生以诗饥别用原韵奉答(其四)

冠盖追随出拱宸,知几已后鲙鲈人。

黄花烂熳东篱晚,紫蕨离披别墅春。

谁识张汤多变诈,自怜汲黯任天真。

归与且饱鱼羹饭,休论忠臣与佞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