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友小沧浪作(其一)

种菱占半郭,与人阅三庚。

去年亦兹日,惓言镜槛凭。

微我二三子,孰偕鸥鹭盟。

襟摇半峰影,桨划疏蒲声。

北来风云思,南话江湖并。

中通莲气味,静喻山性情。

岂必蹇处士,始题海右亭。

尽得七桥势,以挈千厓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小沧浪之地共同种植菱角,度过农历三庚节的情景。诗人回忆起去年同样的一天,大家聚在一起,倚靠在镜子般的栏杆旁畅谈。没有了这群好友,诗人感到孤单,庆幸有鸥鹭为伴。他们泛舟湖上,感受着山峰倒影的摇曳和稀疏蒲草的波动声音。诗人思绪飘向北方的风云,与南方的江湖话题交织,莲花的气息中寓含着宁静的山之品格。他们并不限于困境中的隐士,也能在海右亭题诗,展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美的追求。最后,他们仿佛掌握了七座桥梁的意境,将湖光山色揽入眼底,连同千崖的青翠一同收入诗篇。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自然之乐,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收录诗词(41)

翁方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诸友小沧浪作(其二)

二年四序周,风雪月晨夕。

各有领要处,独未雨景得。

一角犹斜阳,千峰变水墨。

圆荷不受濡,此响乃真碧。

一洗明镜空,谁算秋影积。

千珠前梦悟,仍是明月滴。

渊乎文字禅,收之坐趺息。

归向石帆叩,相与观定力。

形式: 古风

黄文节草书太白忆旧游诗卷

鱼子笺纸追零陵,墨禅输此有发僧。

石郎戎州观落笔,张通何似李展能。

歌罗驿舍一觉梦,《竹枝》三叠鹃啼应。

摩围峰下寂无物,幻作怪石缠枯藤。

平生独立万物表,岂有迹象侔超腾。

电掣飙回摄以息,阴帅阳霅夫谁徵。

咫尺神灵雷雨至,处处回向真源凭。

钱穆父言久弥笃,丰人翁赋聒可憎。

华阳楼入补庵鉴,彭泽园拟光禄丞。

吾尝手披祝老记,精楷不比痴冻蝇。

尔日来观目为眩,亦拟草势心兢兢。

折钗屋漏岂二义,科斗籀篆原相承。

不胶于心不名技,尚恐祝老非其朋。

三年匡庐我梦想,太白吟处云锦层。

谷园书屋索恍忽,夜夜挑尽东轩镫。

瓣香私淑吾岂敢,一波一策皆矩绳。

西江归来又四载,晤此真面寒崚嶒。

石田可耕海可钓,虬螭骖驾云涛乘。

始来吾斋寻宿诺,木犀香泛茶瓯蒸。

黄龙山中三昧出,银河飞瀑禅窗凭。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礼烈亲王克勒马图歌

天东日出大海红,五色云挂扶桑弓。

乐府谁歌迣万里,天马真见来从东。

礼王昔阶大贝勒,屡以克捷宣肤公。

叶赫乌拉万部众,群瞻威烈挚且雄。

紫云夹日近翊卫,一家合德襄丹衷。

恭闻所乘克勒马,摧坚陷锐皆当冲。

萨尔浒山第一战,从古无此神奇功。

明师一蹶遂弗振,二十万歼五日中。

此马尔时倍趫捷,出入厓隒千万重。

每闻鼓鼙迅喷鬣,嘶起涛濑回长松。

至今轩皇教战处,涧谷啸舞犹呼风。

时无画者今补画,枣骝色异尾与騣。

腹间旋毛鳞甲动,耳夹肉角筋垂虹。

山前人指洗创处,自跑圣水春融融。

其高七尺修丈咫,想像精异还为龙。

长洲汪琬为作传,传后系语如褒忠。

方召周诗无异驷,徒咏修广联车攻。

曹韩之画杜甫引,曾何伟迹来花骢。

此马得遭此际会,是乃月驭星精从。

纸上熊熊气起立,俄顷蹴踏凌千峰。

国家得天厚元气,人物笃起天所钟。

宗亲有王峙桢干,王有神骏留奇踪。

谱入奎章庆隆舞,陋彼六骏唐石砻。

诗成敢试点笔响,恐近瘦骨敲青铜。

形式: 古风

平定回部凯歌(其一)

喧喧箫鼓凯歌音,半卷红旗入凤林。

曾是轩辕亲教战,霜天晓角尚龙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