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幽岑澹碧霭,古木生夕阴”开篇,通过“幽岑”、“澹碧霭”、“古木”、“夕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深邃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泉石契清赏,云林谐夙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泉水与岩石相映成趣,云雾缭绕的树林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即此得逍遥,悠然豁烦襟”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在此景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得以摆脱世俗的烦恼,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