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二首(其二)

枯槁蒙膏润,谁非喜雨人。

儿童翻懊恼,惜不看鞭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干枯的植物得到了滋润,谁不是期盼好雨的人。
然而孩子们却感到烦恼,因为他们不能欣赏雨后鞭春的景象。

注释

枯槁:形容植物枯萎无生机。
蒙:遭受,得到。
膏润:滋润的油脂或雨水,比喻恩惠或滋养。
谁非:谁不是。
喜雨人:喜欢雨、盼望雨来的人。
儿童:小孩子。
翻:反而,却。
懊恼:因不满或失望而感到烦恼。
惜:可惜,遗憾。
鞭春:古代习俗,立春时打春牛,象征春天的到来。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枯槁蒙膏润"中的"枯槁"指的是树木干枯的枝条,而"蒙膏润"则形容这些枯枝在春雨滋润之下变得湿润,预示着新生与生命力。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因为春雨能够唤醒大地,带来生机。

接着的"谁非喜雨人"进一步强调这种喜悦的心情,"谁非"即"谁不",意思是没有人不喜欢这样的春雨。诗人通过这个问题句,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普遍欢迎和欣赏。

下面两句"儿童翻懊恼,惜不看鞭春"则转换了一种情感的表达。"儿童翻懊恼"中的"懊恼"指的是孩子们因为不能外出玩耍而感到烦躁不安,这可能是由于连绵细雨让他们无法如愿地在户外嬉戏。而"惜不看鞭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景的感慨。"鞭春"这里指的是骑马出行,而"惜不看"则是因为下雨,不能看到人们骑马春游的景象。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孩子们因雨无法外出的不安,以及对美好春日场景未能展现出来的惋惜,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感受和深情寄托。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立春二首(其一)

丝切登盘菜,花垂插鬓幡。

老人总无分,回施与诸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其二十)长春

开落元无准,秾华浪得名。

今朝俄绿暗,昨日尚朱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其十九)瑞香

老景欢悰少,看花偶出嬉。

相随惟一肩,锦伞欲何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其十八)兰花

清旦书窗外,深丛茁一枝。

人寻花不见,蝶有鼻先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