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常理斋先生在危难之际坚持正义、英勇牺牲精神的深切缅怀与赞美。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常理斋先生的英勇行为与小人的卑劣行径相对比,突出了先生的高尚品质。通过“与粮存没矢无他”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常理斋先生在生死关头的坚定态度,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改其志。接下来,“明知将帅疏防甚,死为君王杀贼多”则进一步展现了先生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大义凛然。
“吟草编成诗古雅,浣花祠祭泪滂沱”两句,既是对常理斋先生文学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的崇高敬仰。先生的诗作古朴典雅,令人回味无穷;而他在浣花祠的祭祀仪式上,人们的眼泪如雨下,这不仅是对先生牺牲的哀悼,更是对他精神的深深共鸣。最后,“旂常遗烈殊彪炳,况复青天去后歌”表达了对常理斋先生遗志的赞扬,以及对其精神永存的期待。即使先生已逝,但他的精神如同旗帜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常理斋先生生前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英雄气概,也体现了对正义与牺牲精神的崇高颂扬,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