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重访岑隐者兼呈李拾遗

蹑屐重来访避秦,狂歌曾此傲风尘。

溪声磕磕听如昨,草色离离看又春。

谢墅幽林长绝俗,吴门高士偶为邻。

绮园未必全疏懒,今日因君识古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隐居者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蹑屐重来访避秦,狂歌曾此傲风尘”中,“蹑屐”暗示了诗人轻盈的脚步,仿佛在追寻远离尘世的宁静。“避秦”则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世界和隐逸生活的向往。“狂歌曾此傲风尘”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曾经放歌抒怀,不为世俗所拘束的情景。

颔联“溪声磕磕听如昨,草色离离看又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溪声”和“草色”的变化,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这里的“听如昨”和“看又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知,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新生命的期待。

颈联“谢墅幽林长绝俗,吴门高士偶为邻”提到了谢灵运和吴门高士,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隐居之地的超凡脱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隐者之间精神上的共鸣。

尾联“绮园未必全疏懒,今日因君识古人”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绮园(可能指隐者居住的地方)并非完全疏懒的思考,以及通过这次重访,得以认识古人(可能指的是隐者或其精神)的喜悦之情。这一联既是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与古人精神交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古人智慧和精神境界的敬仰。

收录诗词(100)

释今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陈氏隐居

我亦锄云共世忙,叹君先此老农桑。

风尘不到幽人梦,岁月翻从高卧长。

买醉一区全艺秫,种园千日学浇篁。

前溪野客时相过,閒煮梅花濯晓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苍梧趁舟东归不及

风烟冷我买山情,归思逢春日夜生。

闻道片帆临涨海,飘然一杖出孤城。

萧萧古渡空林晚,浩浩长江锦石横。

怅望东南无限恨,雨残云暗鹧鸪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出梧州趁舟东归不及

惆怅江头又一回,恁高聊当望乡台。

暮云漠漠沉归雁,细雨濛濛暗绿苔。

万顷烟波渔唱断,百年孤驿野花开。

春光到处看如此,独我长吟去复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宿水月宫迟舟东归

迢遥几度到江头,江上萧条昔日愁。

远近绿芜深破院,微茫烟水老渔舟。

残云断尽天逾阔,好月初来望似秋。

今夜且同鸥鹭宿,明朝应与逐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