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二首(其一)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黄河以北的海西军,击鼓敲钟声震动全国。
无数铁骑持续嘶鸣,胡人骑兵群聚而来,鼻梁高挺显眼。

注释

黄河北岸:黄河以北的地区。
海西军:古代对西部边疆军队的称呼。
椎鼓:击鼓,古代战事中的鼓舞士气工具。
鸣钟:敲钟,古代用于召集或警示。
天下闻:全国都能听到。
铁马:披甲的战马,指骑兵。
不知数:难以计数,形容数量众多。
胡人:对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的非华夏民族的统称。
高鼻:指胡人的高鼻梁特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时期边塞景象的诗句,通过对黄河北岸军队动员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战争的紧迫和民族冲突的激烈。

“椎鼓鸣钟天下闻”一句,以强烈的动态音响形象传达出战争的紧急与震撼。"铁马长鸣不知数"则描写了军队规模庞大,战马嘶鸣连绵不绝,如同无尽的潮水一般,这里的“不知数”不仅指数量众多,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计量、势不可挡的力量感。

最后两句,“胡人高鼻动成群”,则直接点出了战争的对立面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高鼻"成为外族特征的描写,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强烈的视听效果和生动的人物肖像,通过对战争气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边塞军事的艰苦与激战,以及民族间冲突的复杂性。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黄河二首(其二)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其一)

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

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其二)

赞普多教使入秦,数通和好止烟尘。

朝廷忽用哥舒将,杀伐虚悲公主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其三)

崆峒西极过昆崙,驼马由来拥国门。

逆气数年吹路断,蕃人闻道渐星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