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青灯隔幔映悠悠,小雨含烟凝不流。
祇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静谧、思绪纷飞的氛围。"青灯隔幔映悠悠",透过窗帘的光线柔和而遥远,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情调。"小雨含烟凝不流"则形象地描述了夜晚细雨如轻烟般弥漫,但又似乎凝聚在空中,不愿下落,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期待的情景。
诗人通过"祇听蛩声已无梦"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感慨。蛩声是秋夜里的常见声音,而这里却用来形容诗人听不见梦境的声音,可能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失落和心中的哀伤。
最后一句"五更桐叶强知秋"则直接点出了时节已到深秋。五更是中国古代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一种时间计算方法,这里的“五更”意味着接近清晨的时刻。桐叶在秋风中发出声响,强烈地提醒人们季节的变换,同时也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岁月的感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静谧夜晚中对于时光易逝、梦想与现实差距以及秋意浓厚的深刻体验。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
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独龙东路得平冈,始免游人屐齿妨。
更有主林身半现,与公随转作阴凉。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六年湖海老侵寻,千里归来一寸心。
西望国门搔短发,九天宫阙五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