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咏荆轲

燕国八百里,最为远秦嬴。

可作殷周基,何乃事荆卿。

痴儿强复雠,匕首揕咸京。

径刎于期首,更图督亢行。

仓皇事不就,狼藉断冠缨。

寒风死别歌,睥睨一世英。

不若专设诸,饮恨复吞声。

纵使杀一秦,宁无一秦生。

吕政方忘燕,忽作绕柱惊。

并吞势不已,举兵复有名。

扫平黄金台,故鼎入秦庭。

昔我渡易水,晚登燕子城。

投文吊田畴,思贤重屏营。

举事本道义,不系败与成。

为国恃刺客,夫岂豪英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郝经对《咏荆轲》的和作,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悲壮与无奈。

首句“燕国八百里,最为远秦嬴”,点明了荆轲行动的背景——燕国与秦国之间的遥远距离,暗示了荆轲任务的艰巨与艰难。接着,“可作殷周基,何乃事荆卿”表达了对荆轲行为的疑问与思考,即为何要选择如此危险的方式去对抗强大的敌人。

“痴儿强复雠,匕首揕咸京”描绘了荆轲的决绝与勇敢,他明知此行凶险,却依然选择了复仇的道路,直奔秦都咸阳。接下来的“径刎于期首,更图督亢行”描述了荆轲在失败后的不甘与决绝,他不仅自刎以表忠心,还计划再次行动,试图夺取秦的督亢之地。

“仓皇事不就,狼藉断冠缨”描绘了荆轲行动的失败与混乱,他的牺牲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寒风死别歌,睥睨一世英”表达了对荆轲英雄气概的赞美与惋惜,即使失败,他的英勇与智慧仍能令人敬仰。

“不若专设诸,饮恨复吞声”则表达了对荆轲未能实现目标的遗憾,以及对他的理解与同情。最后一句“纵使杀一秦,宁无一秦生”强调了荆轲行动的无奈与局限性,即使能够杀死一个秦王,也无法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荆轲行动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对英雄主义的颂扬与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154)

郝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字:伯常
  • 籍贯:元泽州陵川
  • 生卒年:1223—1275

相关古诗词

仪真馆中杂题五首(其一)

心事悠悠逐去鸿,梦魂渺渺入西风。

无边木叶无穷恨,一夜秋容满镜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仪真馆中杂题五首(其二)

鞍马匆匆改馆来,芙蓉开罢海棠开。

梁间笑杀新来燕,去了重来尚未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仪真馆中杂题五首(其三)

花落深庭日正长,蜂何撩乱蝶何忙。

匡床不下凝尘满,消尽年光一炷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仪真馆中杂题五首(其四)

持节江头久食鱼,馆人供雁意踟蹰。

呼儿细看云间足,恐有中原问讯书。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