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名为《初度后五日作》。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首句“扶老凭藜杖”,描绘了一幅老人手持藜杖,缓缓行走的画面,既展现了岁月的痕迹,也暗示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接着,“风光任笑歌”一句,转而表达出诗人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在艰难中也能找到乐趣,以笑声面对世界。
“今生能几许,后世知如何。”这两句直击生命本质,表达了对时间有限性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思考。诗人似乎在问自己,生命如此短暂,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度过?是沉溺于忧虑与恐惧,还是勇敢地活在当下?
“有酒聊供醉,栽花不用多。”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淡泊。他认为,人生在世,不妨享受一些简单的快乐,如饮酒自醉,种花自赏,不必追求过多的物质或虚名。这种生活哲学,强调了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富足。
最后,“笑人闲计较,长为子孙魔。”诗人通过讽刺那些过于忙碌、为琐事烦恼的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认为,人们往往为了子孙的未来而过度操劳,却忽视了当下的幸福。这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是对人们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其洒脱、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