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士济移居诗用陶韵(其二)

元亮千秋韵,曾有移居诗。

逸响嗣坡公,而君复和之。

移居白鹤观,动我故乡思。

竹柏影参差,翛翛明月时。

月明藻荇横,清斋还若兹。

似吾两人閒,坡公不我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日缵对林士济移居诗的和作,采用了陶渊明的韵律。韩日缵以“元亮千秋韵”开篇,巧妙地将自己与陶渊明相联系,表达了对陶渊明诗歌艺术的敬仰之情。接着,“曾有移居诗”一句,点明了主题,即对林士济移居之作的回应。

“逸响嗣坡公,而君复和之”,这里借用了苏轼(坡公)的名声,暗示了林士济作品的高雅与韵味,同时也表明了韩日缵愿意与之共鸣,共同探讨移居生活的诗意。

“移居白鹤观,动我故乡思”,韩日缵通过描述自己被林士济的移居诗触动了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移居生活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深刻联系。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情感层次。

“竹柏影参差,翛翛明月时”,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竹柏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这里的“翛翛”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的清冷与自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月明藻荇横,清斋还若兹”,进一步深化了对月夜美景的描绘,月光洒在水中,藻荇随波荡漾,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清静之中。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也是诗人内心平静、纯净状态的象征。

最后,“似吾两人閒,坡公不我欺”,表达了诗人与林士济之间心灵相通的默契,以及对苏轼作品中所体现的闲适生活的向往。这句话既是对林士济移居诗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心境的自我肯定,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生活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移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内心平静以及与友人情感共鸣的深切感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收录诗词(507)

韩日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苏桐柏南归

言念孟郁子,意气何豪雄。

结发友苏生,夷鲍想□踪。

耽文惬神赏,琢句或相攻。

二子造我庐,来登四百峰。

嘉游未云乐,新诗感予衷。

幽芬袭衿裾,草莱臭味同。

苏生中遘闵,华发倏已翁。

绮角非所慕,周公岂足梦。

散诞羁靮外,拘束名教中。

自谓一丘过,还希五岳踪。

我来谒承明,苏生欣我从。

翛翛羽人姿,被褐常守冲。

谈谑寡俗调,韵谐丝与桐。

诗癖仍未除,晚节乃逾工。

京国厌尘淄,归骑何倥偬。

问子后会期,心盟保令终。

坐幄无谈宾,送子心忡忡。

秋风吹客衣,怅望南飞鸿。

寄言孟郁子,勖哉令德崇。

形式: 古风

中秋同李伯襄林元培饮曾元鲁宅待月

可奈今宵月,阴风吹寒魄。

秋云散复卷,玉蟾隐云箔。

皓彩黯不流,霜氛淡漠漠。

庭除伫清辉,夜移催严柝。

明月不可待,良朋且命酌。

把酒一问之,桂子何年落。

灵娥怨素秋,肃肃玄阴薄。

寂寞袁安渚,徘徊庾亮阁。

于此兴不浅,雄谈恣酬酢。

倚槛舒长啸,微尚欣有托。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题西园公清福图

无危即为安,无辱即为荣。

山中寡尘鞅,高枕有馀清。

摊书负日卧,呼童课春耕。

溷迹田父间,相看不问名。

牛羊归古巷,灌木薄山楹。

渴饮沆瀣浆,饥餐秋菊英。

披裘徒尔尔,负薪复何营。

放迹逍遥游,淡寞神不撄。

葛鲍如可揖,天路坐相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嵩少兄

去年秋日别,伤秋别意盈。

白日每易徂,秋风复凄清。

兄归卧苫庐,我留愧承明。

承明亦何为,载笔靡所营。

陆沈类东方,渴病似长卿。

苫庐泪欲枯,哀悴由中情。

双鹤鸣左侧,紫芝茁前楹。

感此增郁纡,缅怀涕交缨。

所欣姜伯淮,同被共遗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