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襄城歌

客子道路浮云轻,北风发发飘蛮荆。

二妃汉滨昔解佩,庞公襄阳今入城。

天清岘山水上出,日倒习池花内明。

错将玉笛兴此弄,尽使九天鸾鹤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傅汝舟的《登襄城歌》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襄城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情感。

首句“客子道路浮云轻,北风发发飘蛮荆”以“浮云轻”和“北风发发”营造出一种漂泊不定的氛围,仿佛诗人正行走在辽阔的道路上,北风呼啸,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自由。接着,“飘蛮荆”则点明了地点,蛮荆之地,即指古代楚地,暗含历史的厚重感。

“二妃汉滨昔解佩,庞公襄阳今入城”两句,运用典故,提到了古代的两位女性人物——二妃(传说中的舜帝之妃),她们在汉水边解下佩饰,象征着对爱情的忠贞与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庞公,一位隐士,他选择在襄阳隐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天清岘山水上出,日倒习池花内明”描绘了岘山的清澈水流与习池内的繁花,通过“天清”、“水上出”、“日倒”、“花内明”等词,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最后,“错将玉笛兴此弄,尽使九天鸾鹤惊”以“玉笛”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情感的释放,仿佛那悠扬的笛声穿越云霄,触动了九天之上的鸾鹤,寓意着诗人的思想与情感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94)

傅汝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舟,又字木虚,、丁戊山人等。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

  • 字:远度
  • 号:磊老
  • 籍贯: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476~1557年

相关古诗词

小度

明朝初度至,览发奈年何。

岁旱龙无语,吾衰凤不歌。

岩斋孤对海,石榻绝攀萝。

莫怪违时性,山林自一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访石室山人

坐接春江色,双开石牖斜。

乱山横鹤榻,虚月抱松花。

言笑情何胜,飞腾气未涯。

难忘作长计,同驾九光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岊上送林廷评茂贞

大江流不彻,日夜涵虚明。

行客一杯酒,对之无限情。

中兴事岂偶,再出道非轻。

君若登衡轴,无忘此水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游归宗岩

径仄青林上,亭虚白露前。

洞门通尺地,岩嶂及诸天。

草树飘香异,烟霞变态全。

漫游回晓月,贪懒愧灵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