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翁同和联

戊戌政记,长安宫词,倦眼阅沧桑,更为师门增一恸;

瀛海仙班,苏斋题跋,深心托毫素,即论余事亦千秋。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挽翁同龢之联,出自清代徐兆祎之手,其文辞深沉,情感真挚,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蕴含了对翁氏生平功绩的肯定与缅怀。

上联“戊戌政记,长安宫词,倦眼阅沧桑,更为师门增一恸”中,“戊戌政记”点明了翁同龢在戊戌变法中的角色与贡献,“长安宫词”则暗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与影响。“倦眼阅沧桑”描绘了他历经世事变迁的疲惫与感慨,而“更为师门增一恸”则表达了因他的离去,师门乃至整个社会所感受到的巨大悲痛。

下联“瀛海仙班,苏斋题跋,深心托毫素,即论余事亦千秋”则进一步赞扬了翁同龢的才华与成就。其中,“瀛海仙班”形容其在学术界的地位,“苏斋题跋”则指其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深心托毫素”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深情投入,“即论余事亦千秋”则是对其一生功绩的肯定,即便是在日常琐事中,也能留下不朽的痕迹。

整副挽联以哀而不伤的情感,展现了对翁同龢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刻敬意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道德、学问及艺术的崇高追求。

收录诗词(1)

徐兆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袁枚联

廉吏可为,鲁山四面墙垣少;

达人知足,陶令归来岁月多。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荃联

衡岳果钟灵,若论戡乱勋名,海内一门推最盛;

并州曾作客,回忆掀髯丰度,阶前屡谒愧非才。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一息尚存,爱国频呼行宪政;

九龄已逝,问谁继起救时艰。

形式: 对联

贺张百熙60寿联

怀麓诗篇,后先晖映;曲江风度,中外瞻观。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