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峡

蜈蚣峡,君知否。

两岸高束水中流,蜿蜒屈曲如奔走。

支分派别一何多,绝险惊涛当峡口。

宋朝真相曾经过,霹雳青天笑挥手,蜈蚣之毒夫何有。

夜半月明闻棹歌,商旅舟师拍铜斗,上犹城中醉春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蜈蚣峡》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通过对蜈蚣峡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首先,诗人以“蜈蚣峡,君知否”开篇,引人入胜地提出问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接着,通过“两岸高束水中流,蜿蜒屈曲如奔走”的描述,生动地勾勒出蜈蚣峡两岸峭壁耸立、水流湍急的壮丽景象。这种蜿蜒曲折的地形,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峡谷一种动态的美感。

“支分派别一何多,绝险惊涛当峡口”进一步揭示了蜈蚣峡的复杂地形和险峻之处,暗示了这里水流的凶猛与不可预测性。诗人巧妙地运用“绝险”二字,不仅描绘了峡谷的险峻,也暗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宋朝真相曾经过,霹雳青天笑挥手,蜈蚣之毒夫何有”这一句,将历史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通过想象宋朝时期的历史事件,赋予了蜈蚣峡一种超然的神秘色彩。诗人用“霹雳青天笑挥手”这一夸张的比喻,既表现了自然界的伟力,也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感慨。

最后,“夜半月明闻棹歌,商旅舟师拍铜斗,上犹城中醉春酒”描绘了一幅夜晚月光下的宁静画面,商旅在船上唱着歌,舟师们敲击着铜斗,而上犹城中则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蜈蚣峡的另一面——生活的温馨与和谐,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蜈蚣峡》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通过对历史、生活细节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淮济旱

淮济旱,旱之极。秋无禾,夏无麦。身何衣,口何食。

呜呼淮济之民,乌乎而不为贼。

形式: 古风

土堆高

土堆高,河底深。劳人力,快人心。

天公久旱泉胍涩,漕河寸水如寸金。

百万亿国赋自南北,百万亿行旅自北南。

若令河底塞,将何以为国。

安得甘雨应时来,土堆摊平种禾麦。

形式: 古风

寄韩推官

韩侯误入冯夷宫,左右手携三玉童。

冯夷见之惊喜道,韩侯南海真英雄。

真英雄,毋再往,冯河之戒天日朗。

老鳄长鲸解爱才,云䰇双捧归蓬莱。

形式: 古风

先春歌

岁暮冬穷天地闭,黄垆极底潜春意。

茫茫忽忽有谁知,茶树枝头容色异。

黄不黄兮青不青,淡不淡兮腻不腻。

梅花骤逞向南枝,轻扬浅露同儿戏。

何如茶树虽先知,蓓蕾包含浑未试。

将军坚壁捲旗枪,寂然无哗鱼鸟逝。

是时陆鸿渐张人新,鼎铛无处窥其神。

惟馀老秃玉川子,开口道破为先春。

乾坤至味乃在此,黄金萌蘖渐津津。

幽人酷好好至骨,五碗七碗未足云。

何必中泠惠山之白水,武夷阳羡之绿尘。

三吴百粤随处得,清香浮浮高兴适。

青州从事气粗豪,遁逃不敢轻唐突。

纶巾鹤氅手自煎,时共烟波钓徒吃。

此意世人知不知,浩歌吴门山月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