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平乐》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景象。
首句“鲫鱼名士,略有濠梁意”,以“鲫鱼”比喻名士,暗示其虽身处尘世,却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如同庄子笔下的濠梁之鱼,自由自在,不为外物所累。接下来“非我非鱼浑不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的态度,无论是我或非我,鱼或非鱼,在他看来都无关紧要,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理解。
“胡蝶蘧蘧醒矣”一句,借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如梦、万物皆空的深刻感悟。蝴蝶从梦中醒来,象征着诗人从虚幻的梦境中回归现实,但又不失超脱,展现出一种既入世又出世的哲学思考。
“天西一抹残霞,春馀一片飞花”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美丽画面,残霞与飞花交织在一起,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明月多年作伴,浮云到处为家”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明月作为长久的伴侣,象征着永恒与不变;而浮云则代表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清平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自我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