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离家今九月,踪迹似蓬飘。
河北重驱骑,洮西更渡桥。
思亲嫌梦短,报国觉心遥。
归路须先后,终期共造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首联“离家今九月,踪迹似蓬飘”以“九月”点明时间之长,“蓬飘”形象地比喻了诗人行踪不定,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一般,流露出一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
颔联“河北重驱骑,洮西更渡桥”则通过具体的行动描绘了诗人的行进路线,从河北到洮西,跨越了不同的地域,展现了诗人为了生活或理想而不断奔波的艰辛与执着。
颈联“思亲嫌梦短,报国觉心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在异乡的夜晚,诗人常常在梦中与亲人团聚,但梦总是短暂的,无法满足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深感报效国家的心愿遥远,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
尾联“归路须先后,终期共造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憧憬,尽管归途遥远且未知,但他坚信自己与家人终将相聚,并一同踏入朝廷,实现共同的理想与愿望。这句诗既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也蕴含着对亲情与国家责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不详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可奈归心切,浑如水向东。
命屯宜暂屈,道在岂终穷。
天意时时别,人情处处同。
前涂拟相候,行李敢匆匆。
旧县开新廨,高城接短垣。
水声争入渭,山势远连村。
雨韭供春馔,春桃照晚尊。
故人情意厚,暂此驻归辕。
度关情浩荡,关树似相迎。
花谢胡桃结,雏飞鹦鹉鸣。
汧声晴入郭,陇色晚侵城。
行役吾真勌,聊淹数日程。
相见即相别,其如念子何。
汧云随晚骑,陇树照春罗。
仕志青霄远,高吟白雪多。
重逢定何地,阙下听鸣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