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咏(其八)金台夕照

山色微茫映古台,平原千里夕阳开。

谁知碧草遗基在,曾见黄金国士来。

树绕河流天外去,鸟翻云影日边回。

清时自重飞熊叟,不独奇谋得俊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洪的《北京八咏(其八)金台夕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山色微茫映古台”,以朦胧的山色衬托古老的台阁,展现出一种沧桑与神秘的氛围。接着,“平原千里夕阳开”描绘了广阔的平原上夕阳西下,为画面增添了壮丽的景色。

诗中“谁知碧草遗基在,曾见黄金国士来”暗示了金台昔日的辉煌,曾经有显赫人物造访,如今只剩下青草覆盖的遗址。诗人通过“树绕河流天外去,鸟翻云影日边回”进一步描绘自然景观,树木沿着河流行进,鸟儿在云间飞翔,日影斑驳,动静结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清时自重飞熊叟,不独奇谋得俊才”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敬重,即使在太平盛世,也应该重视那些像“飞熊”(古人以熊喻指杰出人才)一样的智者,他们不仅有奇谋,更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整首诗寓言深刻,借景抒怀,体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和人才的感慨。

收录诗词(301)

王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北京八咏(其二)玉泉垂虹

碧嶂丹崖泻不停,翠微云净转分明。

春风不散空中影,夜月偏闻树底声。

内苑分来瑶草合,御桥流出凤池平。

仙源信与人间别,岁岁年年长自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病骥图

吴兴父子俱能画,捉笔往往追曹霸。

当时托意知为谁,恻怆令人伤此马。

此马虺颓未可轻,昔除八骏天衢行。

綵云禁禦春如海,曾听玉辂和鸾鸣。

一朝谢病离天仗,骨耸毛焦气凋丧。

耻与驽骀竞粟刍,自甘偃卧沙丘上。

孙阳去后苦难逢,寂寞谁加剪拂功。

羁金络玉复何日,顾影怀恩悲晚风。

古来千金市骏骨,况此精神那可忽。

饲䬴重归十二闲,犹堪万里奔腾出。

形式: 古风

渔阳老妇歌

渔阳老妇白发多,去年归自斡难河。

自言本是田家女,少小姿容众推许。

父母求婚来大都,朱门许嫁不须臾。

良人系出蒙古部,阿翁仕元作枢副。

当时误信媒妁言,论财竟作偏房妇。

含羞俯首半载余,天上兵来北击胡。

百口仓皇夜出塞,散入匈奴部落居。

偷生强欲随风土,旋绾盘头学胡语。

区脱沙中逐井泉,琵琶马上调歌舞。

岂无肉食充黄粱,亦有酥酪为酒浆。

族类不同天性异,触物时时怀故乡。

况当夫死子尚幼,风沙易得红颜丑。

归心一片竟谁知,绝漠穷荒零落久。

前年天子亲北征,单于纳款烟尘清。

往来信使无虚月,老身遂得离边庭。

提携二子到乡邑,村墟改变无亲戚。

吞悲暗忆别家时,别时十七今七十。

角尖高帽窄衣裳,半臂珠络红缨长。

儿童乍见皆掩笑,元季都人同此妆。

今日官家有恩例,给与牛羊赐田地。

太平衣食足耕桑,且保白骨埋渔阳。

独惜生来命何薄,虚掷春光向沙漠。

寄语邻家窈窕娘,早嫁无如故乡乐。

形式: 古风

弃妇辞

回车已嫁衡门下,将去复留情不舍。

举家欲语畏郎嗔,独自登车无送者。

吞悲惟恐路人知,默默还思初嫁时。

父母殷勤受明礼,良媒宛转来通辞。

入门郎听舅姑语,妇道营生在勤苦。

淡妆不用画蛾眉,朝采蚕桑暮机杼。

亦知朴陋人所厌,习成天性终难变。

丈夫有才常好新,贱妾薄命何嗟怨。

缲丝在车犹未除,亭午当炊谁下厨。

但得新人亦似此,庶免高堂烦老姑。

到家无面见邻姬,独掩寒闺双泪垂。

少时只恨青春促,今日方愁年老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