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其一)

老农酣歌望扪腹,旱魃何为敢予毒。

九渊再拜款神龙,仰空但见屯云簇。

天公爱民亦自惜,我愧无功神弗福。

愿看一洗注天瓢,未须震暴如车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所作的《祈雨(其一)》,通过老农的视角表达了对干旱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首句“老农酣歌望扪腹”,描绘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在田间劳作时,一边哼唱着歌谣,一边伸手触摸自己的腹部,形象地表现了他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坚韧。这既是对老农勤劳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接着,“旱魃何为敢予毒”一句,将旱灾比喻为邪恶的旱魃,敢于肆虐人间,表达了对干旱灾害的强烈不满和恐惧。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自然现象具有了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九渊再拜款神龙,仰空但见屯云簇”两句,通过老农向深海中的神龙祈祷,以及仰望天空中聚集的乌云,表达了人们对于雨水的迫切期待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求助,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感和对命运的无奈。

“天公爱民亦自惜,我愧无功神弗福”则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的情绪。诗人认为,虽然自己没有为民众做出足够的贡献,但上天依然眷顾着人民,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道德责任的思考。

最后,“愿看一洗注天瓢,未须震暴如车轴”表达了诗人希望上天能以温和的方式带来雨水,避免极端天气带来的破坏。这一愿望既是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也是对社会秩序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祈雨(其二)

今年淮西蹙胡骑,王师尽扫无馀类。

武王伐纣报丰年,今者骄阳岂天意。

东求三茅西采石,塔中至人肯徒视。

明朝掣电骇翻盆,妇子犹能饱遗滞。

形式: 古风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其一)

岩石三年别,君恩未许归。

从谁寻草径,为我款荆扉。

旧绕山千叠,新添竹一围。

故人如见问,端欲挂朝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其二)

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

弄孙那得见,将母竟难谐。

已绝功名望,犹疑出处乖。

此心终未稳,何处复安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其三)

插架环千轴,传家有旧书。

展舒惭几案,凉曝阙庭除。

破屋防悬溜,残编足蠹鱼。

好须重检校,扃锁莫令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