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其一)

九重寤寐忆忠诚,故向长沙起贾生。

魏阙丝纶新借宠,秦淮草木旧知名。

已闻塞下销锋镝,正自胸中有甲兵。

万幕从兹无减灶,笑看卧鼓旧边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日夜思念忠诚之事,于是召回长沙的贾谊。
朝廷给予新的恩宠,如同秦淮河边的老树,我早有声名。
已知前线战争结束,心中不再有刀枪之争。
从此大军无需再减炊烟,我在老边城笑看战鼓偃息。

注释

九重:指皇宫深处。
寤寐:日夜,形容时刻不忘。
贾生:指贾谊,古代贤臣,此处借代忠诚之士。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高台,象征朝廷。
丝纶:古代皇帝的诏书,比喻朝廷恩宠。
秦淮草木:借指作者自己,暗示过去的名声。
塞下:边疆地区。
销锋镝:兵器销毁,象征战争结束。
万幕:指大军营帐。
减灶:减少炊烟,古时军队人数减少则炊烟稀疏。
卧鼓:战鼓停止,表示和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亮所作的《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文子赴任江东的期许和对忠诚的赞扬。首句“九重寤寐忆忠诚”,写出了朝廷对忠诚之士的深深怀念,暗示了文子的高尚品质。次句“故向长沙起贾生”,以汉代贾谊被召回朝廷的典故,寓言文子此次转漕江东,如同贾谊得到新的任用。

第三句“魏阙丝纶新借宠”,魏阙象征朝廷,丝纶代表皇帝的诏令,这里表达文子获得了新的恩宠。第四句“秦淮草木旧知名”,则将文子的历史声名与秦淮河畔的风土人情相联系,暗示他过去的名声已经流传。

第五、六句“已闻塞下销锋镝,正自胸中有甲兵”,进一步赞美文子的才能,说他已经具备平定边疆的能力,内心充满战略智慧。最后一句“万幕从兹无减灶,笑看卧鼓旧边城”,描绘出文子到任后,军民安居乐业,烽烟消散,边城将迎来和平繁荣的景象,表达了对文子前景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赞扬了文子的忠诚和才能,也寄予了对国家安定的期待。

收录诗词(86)

陈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 字:同甫
  • 号:龙川
  • 籍贯:婺州永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43—1194

相关古诗词

送文子赴阙

直排阊阖挽天潢,到得云章自帝乡。

电抉雷掀惊伟特,韵成钧奏快铿锵。

紫泥新拜丝纶宠,前席行依日月光。

禁侍燕闲如献纳,愿将民瘼达君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文子徐妹丈赴随州太学掾用司马文正公送先郎中诗韵为别

昔仰南洲德,今逢世嗣贤。

声名江左重,文教汉东专。

君意思空马,吾生肯绝弦。

江头无语处,一叶浪花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寿曾主管(其一)

累世名称阀阅高,搢绅维复似英豪。

宏才咸许致千里,小试先观梦四刀。

方正宁容迁岳麓,清明端可鉴丝毫。

文章政事传家美,须信池中有凤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谪仙歌

李白字太白,清风肺腑明月魄。

扬鞭独步止一人,我诵太白手屡拍。

尝闻太白长庚星,夜半星在天上明。

仰天高声叫李白,星边不见白应声。

又疑白星是酒星,银河酿酒天上倾。

奈无两翅飞见白,王母池边任解酲。

欲游金陵自采石,玩月乘舟归赤壁。

欲上箕山首阳巅,看白餐雪水底眠紫烟。

又不知在何处,漱瑶泉,酌霞杯。

怅望不见骑鹤来,白也如今安在哉。

我生恨不与同时,死犹喜得见其诗。

岂特文章惟足法,凛凛气节安可移。

金銮殿上一篇颂,沉香亭里行乐词。

此特太白细事耳,他人所知吾亦知。

脱靴奴使高力士,辞官妾视杨贵妃。

此真太白大节处,他人不知吾亦知。

歌其什,鬼神泣,解使青冢枯骨立。

呼其名,鬼神惊,惟有群仙侧耳听。

我今去取昆山玉,将白仪形好彫琢。

四方上下常相随,江东渭北休兴思。

会须乞我乾坤造化儿,使我笔下光焰万丈长虹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