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水寿宁院

重岩一水源何长,下浸十顷同江乡。

环堤数里植垂柳,缘阴交盖西风凉。

危桥迤逦渡前岸,古寺直枕山之冈。

门阑閟邃户庭阔,金碧间斗皆煌煌。

并人事佛素已谨,挟以富力尤辉光。

三朝宸札旧所赐,奎文宝迹人间藏。

有如方岳处厚地,镇压万众传无疆。

西园嘉卉不知数,春晖尽许开琳琅。

东偏小池亦足爱,秋色未老芙蕖香。

寺旁有曰武陵者,高碑大字言其详。

武周一旦改唐祚,天倾地转无乾纲。

睿皇书碑李峤记,常时气燄安可量。

神功距此四百载,孤坟虽在郊原荒。

年年秋潦过坟侧,枯尽白草空斜阳。

且怜景物为一饮,谁暇对酒论兴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寿宁院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诗人吕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座寺庙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

首先,诗人描述了寿宁院的水源,它如同深山中的江河,滋养着周围的十顷土地,仿佛与江乡相连。接着,他赞美了环堤数里的垂柳,它们在西风中摇曳生姿,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了生机与凉意。危桥与古寺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建筑的雄伟,也暗示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诗人进一步提到,寺内的人们一向虔诚事佛,并且富有,这种和谐共生的景象使寺庙更加辉煌。他特别提到了三朝皇帝赐予的圣旨和奎文宝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寺庙的荣耀与历史地位。

吕陶还提到了寺内的园林,春日里繁花似锦,秋日里芙蕖飘香,四季更迭,美景不断。东边的小池塘也别有一番风味,秋色未老,荷花依旧散发着清香。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既欣赏眼前的景致,又思考着历史的变迁与兴衰。

最后,诗人提到了寺旁的“武陵”碑,讲述了武周改唐的历史故事,以及睿皇题写的碑文,显示了古代帝王的气魄与影响力。尽管历经四百年,武周时期的遗迹已成荒冢,但诗人仍然被这里的景物所吸引,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而对历史的兴亡却无暇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寿宁院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深,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收录诗词(409)

吕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程彝仲赴东川教授

与君同县又同甲,家世相同学为业。

陪从最旧今老矣,四十馀年如一霎。

吁嗟先德去已久,后嗣皆能守家法。

君之一第得稍晚,更向小官勤检押。

乡闾执友在嗣禁,奉诏亲题荐贤剳。

美材犹未立朝庭,归驭依然走川峡。

文章近岁颇颓靡,庠序得人须镇压。

欲疏密网在提纲,思遏狂澜当下闸。

由来文党俗寝盛,定见子昂才不乏。

羡君高堂有慈母,日侍欢颜问单裌。

宝笺银络累年封,他日恩书应满匣。

圣君文母切求治,数路招来不为狭。

读书到老必有用,一发胸中补熙洽。

乔松千丈雪中青,肯向西风感衰飒。

形式: 古风

次伯通云顶山长句韵

金渊地界东西州,谚云锦担垂两头。

中间石城最佳胜,二十馀年尝再游。

奇峰虽向郡城见,好景半是僧家收。

松萝四面围绝顶,九夏不暑长如秋。

东隅忽值海日出,下照岩壑无深幽。

群阴破散宿雾敛,万象开阔晴云浮。

轩窗高处气势别,纵欲极望诚难周。

蓝凝后嶂远更秀,雪壅前溪寒不流。

软草将春鹿麌麌,浓林未暝蝉啾啾。

禅僧上堂演佛理,镗然钟韵喧层楼。

问之浮世辄不语,应笑世人多谬悠。

下山傥有顿悟者,直须作意无迟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赠平羌狄尉

梁公没世五百年,殊勋茂烈存简编。

我怀忠议不复见,读至旧史尝喟然。

穷山老尉有狄氏,问之乃曰公其先。

诰书家牒尽炳炳,照出往事如目前。

念公英节不见矣,见公远孙良可贤。

况公远孙实贤者,本末趣尚畴能肩。

昔从五季衰乱来,簪组飘坠归农廛。

平时下诏继绝世,沾以一命聊褒甄。

天资忠孝遂奋激,报祖许国惟勤拳。

胸中已有霜雪在,饮冰食檗甘如膻。

尝云起迹自畎亩,幸得寸禄因赏延。

语言动静苟一失,辱及吾祖为欺天。

信者清白与刚毅,异代犹有芳风传。

如何十载走尘坌,绿发减尽成华颠。

青云岐路苦悠远,谁借跬步为阶缘。

当途达者倘在念,一顾可使羽翼轩。

不惟廉操足敦劝,抑见袓德光绵绵。

嗟予之意止如此,感愤为君书此篇。

形式: 古风

送曾尉赴汉初

前年到官殊未久,君亦东来为我友。

握手一笑万愁宽,平日语言期白首。

山深县僻庶事荒,虽植嘉苗半稂莠。

我无长术刬芽檗,坐见斯民颜甚厚。

君有豪才生显家,未涉要津甘五斗。

巳将客意同休戚,复视世途均好丑。

咄嗟吾属皆壮年,当学古人所无苟。

劳生险易固多岐,未必功名垂不朽。

自知物理难揆量,惟励身规务恃守。

丈夫实蕴四方志,方虔君命方趋走。

崎岖一邑勿云远,赤子欢迎如父母。

铜梁春晚亦开花,猛驾归轩会文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