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原仁以驴车自太原来迎我于真定

我寓恒阳馀十日,青?方逐小车来。

即呼严老装书册,仍别刘郎把酒杯。

赵国新封滹水险,淮阴故道土门开。

太行遮莫高千仞,不到河东岂浪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我在恒阳停留了十多天,青雀才从远处赶来。
立刻叫来严老整理书籍,又与刘郎举杯告别。
赵国的新封地滹水边有险峻关隘,淮阴旧路通往土门已敞开。
太行山再高千丈,我也不会因此回头,除非到了河东。

注释

我:诗人自己。
寓:停留。
恒阳:地名。
馀:剩余。
十日:十天。
严老:可能指朋友或仆人。
装书册:收拾书籍。
刘郎:另一位朋友。
把酒杯:饮酒告别。
赵国:古代诸侯国,这里指北方地区。
新封:新近封赏的土地。
滹水:河流名。
险:险峻。
淮阴:古地名,韩信曾在此建立功业。
土门:地名,关隘。
太行:山脉名。
遮莫:纵然,即使。
高千仞:极高。
河东:黄河以东,这里指故乡或其他目的地。
岂:难道。
浪回:轻易返回。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五言律诗《舍弟原仁以驴车自太原来迎我于真定》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恒阳,被弟弟用驴车迎接前往真定的场景。首联“我寓恒阳馀十日,青?方逐小车来”描绘了诗人在此地停留已有时日,而弟弟的迎接队伍正缓缓而来,用“青?”(青驴)和“小车”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朴素的出行方式。

颔联“即呼严老装书册,仍别刘郎把酒杯”写诗人准备行装的同时,不忘与旧友告别,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感怀。

颈联“赵国新封滹水险,淮阴故道土门开”通过历史典故,暗示旅途中的艰险,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暗含对过往历史的追忆。

尾联“太行遮莫高千仞,不到河东岂浪回”以太行山的雄伟为背景,表达出诗人坚定的决心,即使山路崎岖,也要坚持前往河东,显示出其不畏艰险的豪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旅途细节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旅途的期待与决心,以及对亲情和友情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希颜见寄二绝和韵(其一)

海棠带雨浅深红,共憩閒亭拂面风。

识得春光随处乐,鬓丝谁管已成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庐山杂咏.天池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

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

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

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

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

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蚁。

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

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

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止。

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

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形式: 古风

庐山杂咏.栖贤三峡桥

我来未试烹茶水,且读石上涪翁诗。

上卧百尺晴螮蝀,下贮一匣青玻璃。

渊深知是蛟龙宅,风怒似挟熊虎威。

自古贤栖知几许,今有精蓝藏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汪元思遗诗和意以谢

吾道本公平,何尝分彼此。

总只在人心,浑然皆天理。

推原赋予初,所钟均粹美。

贤愚同一辙,所行无意轨。

由其气禀异,于焉有臧否。

清者洞然明,泓澄如止水。

浊者性天蒙,荡然惟纵弛。

末虽有善恶,反之即其始。

变化在乎人,虽愚必明矣。

日用无馀功,自修惟克己。

近代朱文公,此道赖纲纪。

居尝语学者,虚名以为耻。

必先由博学,然后能约礼。

颜渊躬四勿,鲁参悟一唯。

吁嗟今世人,非不究经旨。

议论徒纷纭,反躬乖践履。

好恶徇私情,是非随愠喜。

体既杂真妄,用斯殊表里。

要在无间断,善端勤积累。

须臾不可忘,颠沛必如是。

坚持敬一字,方知道在迩。

我辈无他求,直须安汝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