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厓山三首(其二)

百年俎豆水云间,万里虹桥指顾还。

节义今传余阙庙,何人解忆古厓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皋所作的《吊厓山三首(其二)》。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节义精神的崇敬与怀念。

首句“百年俎豆水云间”,以“俎豆”象征祭祀活动,暗示了历史人物虽已逝去多年,但他们的事迹仍被后世铭记,仿佛在水云之间永恒存在。这一句通过时空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不朽精神的赞美。

次句“万里虹桥指顾还”,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跨越万里的景象,仿佛在瞬间即可实现。这里不仅展现了地理上的辽阔,更寓意着历史人物的精神力量能够超越时空界限,影响深远。

第三句“节义今传余阙庙”,点明了历史人物的节义精神至今仍在流传,尤其是通过余阙庙这样的纪念场所得以传承。余阙庙作为纪念之地,象征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尊敬与缅怀。

最后一句“何人解忆古厓山”,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众多的历史记忆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记得古厓山的往事。这既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思,也是对历史记忆传承问题的思考,流露出诗人对历史记忆逐渐淡漠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节义精神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历史记忆传承问题的深思。

收录诗词(8)

林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吊厓山三首(其三)

占城一往竟何如,漫道宋人儒术迂。

拚得海陵身一死,不妨长讲意诚书。

形式: 七言绝句

送关明经还粤

石头频送客,归思正茫茫。

水陆几千里,琴书共一床。

彤墀曾献赋,墨绶待为郎。

遥想还家日,南园荔子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旅夜同李蓬庵

朔雪正漫漫,东楼夜色阑。

烽烟吾潦倒,世路共艰难。

说剑怀燕赵,题诗薄建安。

江湖浮未得,瓠落大樽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南安留别萧雪泥何任生

堤畔春风舞绿杨,又随贾客入南昌。

布帆初问芙蓉渡,水驿遥连薜荔乡。

满目白云迷浅渚,一时孤棹下寒塘。

相思今夜能无赋,谁共讴吟只自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