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其五)

楼头钟鼓变新声。晚霞晴。水云生。

何处归帆,争泊蓼花汀。

遥望虹桥如画里,鳌背上,著人行。

夜阑风定见危亭。却重登。景方明。

影落波心,疑是海中鲸。

愿借吸川沧海量,为公寿,落桥成。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楼上的钟鼓敲出了新的乐章,晚霞映照着晴空,水面蒸腾起云雾。
远方的归舟,竞相停靠在蓼花盛开的岸边。
远远望去,彩虹如画卷般美丽,人们在如鳌背般的桥上行走。
夜深风静时,我看见了一座高亭,再次登临,景色明亮。
月光倒映在湖心,仿佛是海中的巨鲸。
我希望能借来大海的海量之水,为您的长寿祈福,让这座桥得以建成。

注释

楼头:楼顶。
钟鼓:古代报时的乐器。
晚霞:傍晚的红霞。
晴:晴朗的天空。
归帆:归航的船帆。
争泊:争相停泊。
蓼花汀:长满蓼花的河岸。
鳌背:神话中的海龟背,比喻桥的形状。
夜阑:深夜。
危亭:高耸的亭子。
影落波心:月影倒映在湖面。
鲸:巨大的海兽。
吸川:汲取江河之水。
沧海量:形容水量巨大。
公:您。
落桥成:使桥落成。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王庭圭的《江城子·其五》,它描绘了一幅江边城市的晚景,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长。

“楼头钟鼓变新声”一句,设定了整个词的氛围,通过钟鼓的声音变化,传达出一种时序更新、生活节奏的改变。紧接着,“晚霞晴。水云生。”进一步渲染了暮色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何处归帆,争泊蓼花汀。”这里的“归帆”暗示着行者或旅人的归途,而“争泊蓼花汀”则描绘了一幅船只竞相停靠在蓼花盛开的岸边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江城生活的一角。

“遥望虹桥如画里,鳌背上,著人行。”这一句中,“虹桥”指的是彩虹,也可能是形容某座桥梁的美丽,而“鳌背上,著人行”则是对远处景象的描绘,或许是在说有一条道路蜿蜒在巨龟的背上,人们在其上行走,给人以神话般的想象空间。

“夜阑风定见危亭。”这里的“夜阑”意味着夜色已深,而“风定”则是环境之静谧,“危亭”可能是一处高耸或孤独的建筑,它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出,引人遐思。

接下来的“却重登。景方明。”表达了诗人再次攀登高处以观赏更为开阔的景致,可能是在寻求心灵的净化或是对生活的新的感悟。

最后,“影落波心,疑是海中鲸。”通过水面上的倒影和波纹,诗人联想到海中的巨兽(鲸),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而“愿借吸川沧海量,为公寿,落桥成。”则是在表达对某位朋友或长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将那浩瀚如海的壮阔比作长寿的象征,并希望能为对方带去如同天然景观般的喜悦。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江城晚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其三)辰川上元

夜郎江上看元宵。斗回杓。雪初消。

灯火银花,何处是星桥。

哄得满城春不夜,三妓女,五溪徭。

此时回首忆行朝。太平楼。倚层霄。

红蜡光中,买酒听吹箫。

且就天涯聊一醉,歌一曲,望京谣。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其一)吴贡道班师置酒

锦袍绣帽跃金鞍。卷旗幡。整师还。

轻骑穷追,湘尾鼓声寒。

千里尘清高会处,张翠幕,万人看。

藕丝衫袖捧雕盘。玉颓山。夜将阑。

幸遇休兵,且尽玉壶宽。

未用汉军频出塞,徒生事,斩楼兰。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西江月

一拂退黄衫子,几团嗅蕊蜂儿。西风吹下月中枝。

种在寒岩影里。人道蜡梅相似,又传菊满东篱。

饶伊颜色入时宜。安得香传九里。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念奴娇.上元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

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

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

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

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

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

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

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