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赠雁巢上人(其一)

乐亦遣此生,哀亦遣此生,落笔千万言,略与数钱量米同硁硁。

二竖牧羊羊已去,遗火空烧始量墓。

九原龙蜕总成灰,可惜骊山松柏树。

世人见景不见日,何况虚空本无色。

欲乘元气亦易尔,复愁无处施鞭策。

江河滔滔孰云东,下归墟沃焦昆仑。

所藉高天偪人人著地,白榆欲落苦不易。

天荒地老顷刻事,十二万年谁疏记。

我怜盘古无奈何,一椎一凿真儿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人生百态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感慨。首句“乐亦遣此生,哀亦遣此生”揭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皆是短暂的体验。接下来的诗句“落笔千万言,略与数钱量米同硁硁”,通过比喻写作的繁复与生活的琐碎,暗示文字虽多,但价值有限。

“二竖牧羊羊已去,遗火空烧始量墓”暗指生命的消逝和死亡的不可避免,即使如骊山松柏般长久,最终也会化为尘土。“九原龙蜕总成灰”进一步强调死亡的普遍性。诗人感叹世人往往只见眼前景象,忽视了永恒的真理,“世人见景不见日,何况虚空本无色”。

“欲乘元气亦易尔,复愁无处施鞭策”表达了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然而又感到难以实现。“江河滔滔孰云东,下归墟沃焦昆仑”描绘了自然的流转,暗示人生如流水般不可逆,最终都将回归大地。

“所藉高天偪人人著地,白榆欲落苦不易”形象地写出生命的坚韧与不易,而“天荒地老顷刻事,十二万年谁疏记”则强调时间的无情流逝。最后两句“我怜盘古无奈何,一椎一凿真儿戏”,诗人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结尾,表达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的深深思考,认为人类的奋斗和创造在天地演变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充满了无奈和讽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4)

周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介存,晚号止庵。清朝词人及词论家。一八〇五年(清嘉庆十年)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著有《味隽斋词》和《止庵词》各一卷,《词辨》十卷,《介存斋论词杂著》一卷,辑有《宋四家词选》。另有论词调之作,以婉、涩、高、平四品分目,已散佚。《清史稿》卷四六八有传

  • 号:未斋
  • 籍贯:江苏荆溪(今江苏宜兴)
  • 生卒年:1781年-1839年

相关古诗词

放歌赠雁巢上人(其二)

悠悠白云触石起,石重云轻只如此。

河伯无言海苦愁,苍茫一片绵秋水。

浮萍两叶何青青,春风一夜吹忽生。

罗浮离合为风雨,华首台高听山语。

若非铁锁相钩连,便欲飘然趁潮去。

去亦不可知,来亦不可知,海中巨鳌定有数,孰舍所戴而戴之?

中庭百草各含露,荣枯相杂不相顾。

老夫兀坐胡蝶来,蛛网檐头要黏汝。

形式: 古风

江上

曾到辛家买数瓯,醉来高枕听江流。

鸟啼去岁人边树,花落今年客里楼。

才小幸无《鹦鹉赋》,官贫那有鹔鹴裘。

五湖此日多风雨,何必重寻范蠡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月湖登梅子山同陈愚谷虞部

月湖湖上柳毵毵,罗列诸峰汉水南。

来伴白鸥惟一艇,去听黄鸟有双柑。

千寻竹势筼筜谷,百步渔梁钴鉧潭。

梅子山头高坐好,摩挲石字细如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与黄鹤楼陶道人共话

嶓冢岷山两不分,登楼极目水沄沄。

仙人许我借黄鹤,何日从君飞白云。

终古梅花无数落,到今玉笛几回闻。

沃焦一发横沧海,饱看东流正夕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