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唐多令》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隐逸与归隐的图景。
首句“山色四周遭”,以山色环绕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溪光七里遥”,将视线拉远,溪水在远处闪烁着光芒,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把渔竿、其乐陶陶”一句,诗人以渔翁自比,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半生披着羊裘,虽自称狂放,却也透露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紧接着“加帝腹,傲天朝”,表达了对世俗权力的不屑,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崇尚。
“文叔网英豪,冥鸿惜羽毛”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文叔(即汉光武帝刘秀)网罗英豪,而冥鸿(传说中的神鸟)则珍惜自己的羽毛,不愿被束缚。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
“画云台、轩冕焦劳”中,“云台”象征功名成就之地,“轩冕”则是官职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词,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以及对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济济功臣三十六,争得似,子陵高”一句,以东汉隐士严子陵为例,强调了真正的高洁与超脱,不是通过外在的功名成就,而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全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利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