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秀野沧波馆刈麦二诗》的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农忙时节的生动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贻牟夙昔但声歌”,以“贻牟”代指农具,暗喻过去岁月里,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的歌声与欢笑,表达了对往昔辛勤生活的回忆。接着,“今见郊园乐事多”一句,转折点明了当前的场景,郊外的田园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繁忙的劳作,乐事多多。
“且喜瓯窭符善祷,未须芦菔颦妖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神灵的虔诚祈祷。瓯窭,指的是贫瘠的土地,这里象征着虽然土地贫瘠,但农人们依然满怀希望地劳作,祈求神灵保佑丰收。芦菔,即萝卜,此处借指农作物,暗示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人们也未失去信心,未至愁苦如妖娥蹙眉。
“霞觞政自夸真一,香钵何烦问毕罗。”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霞光映照下的酒杯比作真一之物,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如同美酒般醇厚;而香钵则代表了祭祀仪式中的器具,这里暗示了农人们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不忘感恩,进行祭祀活动。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农耕文化中和谐共生、感恩自然的赞美。
最后,“我欲卖刀来学稼,不知还许受廛么?”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放下世俗的纷扰,投身农事的愿望,渴望体验农夫的生活,感受劳动的乐趣与满足。这不仅是对农耕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反思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农忙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农人的辛勤与乐观,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