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厓门怀古》以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悲凉氛围,描绘了厓门(即崖山)这一历史战场的沧桑变迁。诗人通过“百战乾坤去已休”开篇,点明历史的无情与战争的终结,夕阳下的残垒与荒丘,形象地展现了战场的遗迹,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岁月的无情。
“潮痕隐隐犹含恨,山色冥冥尚带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潮水似乎带着未尽的怨恨,山色则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哀愁,将自然界的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宝鼎三字狱中的悲剧与半闲亭上的覆金瓯,分别指代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宝鼎象征国家的尊严与财富,金瓯则代表完整的领土与政权,两者的消失,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丧失。
“何堪极目思量处,枫叶芦花两岸秋。”结尾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与无奈。极目远望,所见皆是枫叶与芦花交织的秋日景象,这既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是对历史变迁的隐喻。枫叶与芦花的意象,既美丽又凄凉,寓含着对过去辉煌与现在衰败的对比思考,以及对历史命运的深深反思。
整体而言,《厓门怀古》不仅是一首缅怀历史的诗歌,更是对时间流逝、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