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晓思》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沈谦所作,通过对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感悟。
首句“恻恻春寒近五更”,以“恻恻”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春夜的微寒,仿佛能感受到那丝丝凉意逼近五更时分,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半窗斜月叫新莺”一句,将画面转向明亮与生机,半开的窗户透出一缕斜月的光辉,新莺在月光下啼鸣,既增添了诗的动态感,也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梦儿难好却无凭”一句,诗人通过梦境的难以实现和缺乏依据,表达了对理想或爱情的追求与失落,情感深沉而复杂。紧接着,“倚柱有期空盼影,隔花相唤不闻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落寞与无奈。倚靠柱子等待的身影,最终只能是空虚的期盼;隔着花朵呼唤的声音,却无法得到回应,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最后,“最无情处最牵情”一句,总结了整首词的情感核心,揭示了即使在最无情的时刻,情感也能被深深触动,表达了诗人对情感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整体而言,《浣溪沙·晓思》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