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常恐愧屋漏,追怀在室诗。
可怜忍死诵,不负乃今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同所作的《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系列中的第二百三十九首,题为“常恐愧屋漏”。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忧虑和对孝道的深刻理解。诗人“常恐愧屋漏”,意思是常常担心自己的行为不够完美,如同屋檐下的滴水,虽小却时刻提醒着自己的不足。他通过“追怀在室诗”回忆过去的孝行,那些曾经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日子,他没有忘记,即使在艰难时刻也坚持诵读有关孝顺的诗篇。
“可怜忍死诵”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孝道的执着与坚韧,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要坚守孝的精神。“不负乃今知”则强调了他对孝的理解和实践,认为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没有被辜负,如今得到了认可和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体现了诗人对孝道的敬畏和身体力行的决心,具有很高的道德教化意义。
不详
史以泰伯比,斯评恐未真。
我知东海意,不忍母他人。
向非亲在念,念念每精专。
未必饭加损,能令疾脱然。
痛殊未易忍,绝不一呻吟。
岂复知身疾,惟愁戚母心。
中人持被覆,尚得帝恩深。
子职竟何是,终求慰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