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宜作河豚羹

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

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

方其在野中,卫青混奴仆。

及登君子堂,园绮成骨肉。

暴乾及为脯,拳曲猬毛缩。

寄君频咀嚼,去翳如折屋。

形式: 古风

翻译

河豚含有剧毒,只需一块就能致人死亡。
或许蒌蒿能解毒,真心诚意待人如赤子。
它曾混迹野外,如同卫青与奴仆无异。
一旦进入君子之门,身份转变如园绮般亲密。
被晒干制成肉干,蜷曲如猬毛紧缩。
我将这美食赠予你,希望它能去除眼中的障碍,如同摧毁房屋一般彻底

注释

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类。
鸩毒:毒药,这里指河豚的毒素。
脔:切下的小块肉。
蒌蒿:一种草本植物,有时被认为有解毒作用。
卫青:汉朝名将,此处比喻地位提升。
奴仆:地位低下的随从。
君子堂:高贵者的居所,比喻高尚的地位。
园绮:可能是指园绮这个人,也可能象征亲密关系。
暴乾:晒干。
拳曲猬毛:形容物体卷曲的样子。
去翳:去除眼睛上的障碍。
折屋:比喻彻底解决问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蒌蒿宜作河豚羹》。诗人以河豚和蒌蒿为题材,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忠诚与背叛的鲜明态度。

首句“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形象地描绘了河豚的毒性,暗示世事险恶,小人可能带来致命的危害。接下来,“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则以蒌蒿的清白与真诚来反衬出人心的复杂,表达出在险恶环境中寻找良善的愿望。

“方其在野中,卫青混奴仆”借古人事例,比喻人在低微时可能被误解或混杂于人群,暗示了作者自身的经历或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及登君子堂,园绮成骨肉”则揭示了地位变化后,昔日的朋友可能变得亲近,但也有翻脸无情的可能。

“暴乾及为脯,拳曲猬毛缩”进一步刻画了世态炎凉,昔日关系如同干肉般僵硬,人心如猬毛般蜷缩。“寄君频咀嚼,去翳如折屋”最后两句,诗人将希望寄托于友人,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如同去除眼中的障碍物,使自己得以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生动,展现了辛弃疾对于世态炎凉的敏锐洞察和对友情的深深期待。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赠申孝子世宁

六月烈日日正中,时有叛将号群凶。

平人血染大溪浪,比屋焰照鹅湖峰。

白刃纷纷蔽行路,六合茫茫何处去。

妻见夫亡不敢啼,母弃儿奔那忍顾。

药市申翁鬓有霜,卧病经时不下床。

平生未省见兵革,出门正尔逢豺狼。

豺狼满市如流水,追索金缯心未已。

可怜累世积阴功,今日将为兵死鬼。

世宁孝行何高高,慨慷性命轻鸿毛。

此时自欲赴黄壤,欣然延颈迎霜刀。

至孝感兮天地动,白日无光百川涌。

三刀不死古今稀,一命自有神灵拥。

群贤激赏争作歌,要使汝名长不磨。

何时上书达天听,诏加旌表高嵯峨。

形式: 古风

一枝花/促拍满路花.醉中戏作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

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

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算枉了、双眉长恁皱。

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

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

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

形式: 词牌: 促拍满路花

一络索.闺思

羞见鉴鸾孤却。倩人梳掠。

一春长是为花愁,甚夜夜、东风恶。行绕翠帘珠箔。

锦笺谁托。玉觞泪满却停觞,怕酒似、郎情薄。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一剪梅(其二)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形式: 词牌: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