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自诫》,由唐代僧人良价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和世俗追求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首句“不求名利不求荣”,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不以追求名利和荣誉为目标,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接着,“只么随缘度此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认为生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随缘而行,不强求,不执着。
“三寸气消谁是主,百年身后谩虚名”两句,诗人通过生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死后虚名的感慨。他认为,生命的终结是无法掌控的,死亡之后的虚名不过是徒增烦恼,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衣裳破后重重补,粮食无时旋旋营”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与平凡,强调了生活的实际需求和自我维持的重要性。通过修补衣物和随时准备食物,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物质生活的简朴态度。
最后,“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间事长无明”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人的身体如同梦幻泡影,生命短暂且易逝。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往往为了外在的事物而忙碌不已,却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这句诗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减少对外在事物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名利、生死、生活琐事的反思,传达出了一种超然物外、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