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愤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遣愤》。通过这短短五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这里,“花门”指的是军队或兵营,而“论功未尽归”则表明战争还在进行中,没有结束,因此士兵们无法回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战事连绵、不得安宁的氛围。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这一句中的“收帝里”意味着国家的首都被攻破,国君失去了控制权。接着,“谁复总戎机”则表达了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没有人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力。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无政府状态和对中央集权崩溃的担忧。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这两句则是比喻。蜂虿代表着那些隐藏在暗处准备发动攻击的敌人,而雷霆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威慑力。这表明即使是在混乱不堪的局势下,也需要保持警觉和足够的震慑力来应对潜在的危险。

最后,“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不要让战争再次发生,以免士兵们再次流血,使官员们的衣服再次被鲜血浸湿。这是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不愿看到更多无谓牺牲的心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深邃思想和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遣愁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

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

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

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遣意二首(其一)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遣意二首(其二)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酬韦韶州见寄

养拙江湖外,朝廷记忆疏。

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白发丝难理,新诗锦不如。

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