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遣愤》。通过这短短五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这里,“花门”指的是军队或兵营,而“论功未尽归”则表明战争还在进行中,没有结束,因此士兵们无法回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战事连绵、不得安宁的氛围。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这一句中的“收帝里”意味着国家的首都被攻破,国君失去了控制权。接着,“谁复总戎机”则表达了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没有人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力。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无政府状态和对中央集权崩溃的担忧。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这两句则是比喻。蜂虿代表着那些隐藏在暗处准备发动攻击的敌人,而雷霆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威慑力。这表明即使是在混乱不堪的局势下,也需要保持警觉和足够的震慑力来应对潜在的危险。
最后,“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不要让战争再次发生,以免士兵们再次流血,使官员们的衣服再次被鲜血浸湿。这是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不愿看到更多无谓牺牲的心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深邃思想和高超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