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潜水东寺院斋居

一水划山入,万树围如屏。

树杪露佛屋,倒影临波清。

栖霞山畔草,直到门前青。

不信岩花发,六月犹啼莺。

山深无夏春,日夕凉风生。

野花烟外飘,随风落檐楹。

闲鸟学书声,遥答流泉鸣。

天香何处来,寻之了无形。

时有樵夫至,带雨叩柴荆。

坐久客亦返,携得秋光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展云的《王伯潜水东寺院斋居》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寺生活画面。首句“一水划山入”,以流水穿山而过的动态景象开篇,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交融。接下来的“万树围如屏”描绘出一片翠绿的屏障,隐含着宁静与封闭的氛围。

“树杪露佛屋,倒影临波清”两句,通过描绘佛屋在树梢若隐若现,以及倒映在清澈水面的影像,进一步突显出寺庙的神圣与自然的亲近。诗人接着写到“栖霞山畔草,直到门前青”,强调了环境的清幽和生机盎然。

“不信岩花发,六月犹啼莺”两句,以花开花落和黄莺啼鸣,暗示季节虽已至夏季,但山中的清凉与生机并未消减。接下来的“山深无夏春,日夕凉风生”,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气候的宜人,即使夏日也如春般凉爽。

“野花烟外飘,随风落檐楹”写的是花瓣随风轻舞,飘落在屋檐之上,增添了诗意的动态美。诗人又借“闲鸟学书声,遥答流泉鸣”表达出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鸟儿模仿书声,泉水应和,构成一幅生动的山林交响。

最后,“天香何处来,寻之了无形”以天香隐喻佛法的高远和无形,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而“时有樵夫至,带雨叩柴荆”则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平凡与人间烟火气,樵夫带着雨意来访,增添了生活的真实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自然景色和禅意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收录诗词(5)

陈展云(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尘海

尘海劳劳百虑并,贫求升斗亦人情。

便成仙佛何裨世,欲语文章厌近名。

风月有情聊对酒,江山如梦独长征。

为怜镫火凉秋夜,照到离人鬓影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管敬伯读雪山房图

悬车方息影,朅来游洛下。

俊才接翩翾,故交盖云寡。

管君绳祖武,无忝名世者。

哲弟陆士龙,契我同一冶。

芝兰堪竞爽,相期迈高雅。

踔跞文翰场,嗜古搜片瓦。

每蓄匡时略,驰驱逐戎马。

披览读雪图,韵事尤挥洒。

述旧潘安仁,寻幽孟东野。

夙哦《韫山集》,元音鸣九夏。

遗宅剩京华,往迹留骚社。

画册毁兵燹,枨触谈镫灺。

迁流数十年,硬黄幸重写。

深云翳树根,清湍激春泻。

蘧庐念民物,抗怀追董贾。

蕴真惬所遇,自得何外假。

敲诗剪银烛,看剑引琼斝。

狂澜际砥平,共祝承大嘏。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自鄂还湘次韵答申夫方伯

未步金銮上谏坡,曾看哭楚起沈疴。

言归此日江之永,但愿来年海不波。

鱼美武昌春意薄,雁回衡岳别情多。

枣梨姜芥谁相赠,且向涟溪问钓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登岳麓和焦听堂原韵

偶从樵访道乡台,千树桃花万点苔。

幽径已无尘客到,深山惟有白云来。

松间联句僧煎茗,石上陈肴鸟劝杯。

醉里不须嗟世乱,座中都是济时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