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别母呈所翁陈先生

子别母,欲别牵衣意何苦。

母有众儿俱母怜,儿无别母儿谁乳。

海恶宁匪蛟,山饕莫如虎。

小大不相弃,高深自为扈。

万古天地中,何得如母所。

披絮成踟蹰,履霜正凄楚。

不见城上乌,相随八九子。

反哺何足云,慈乌乃如此。

引翼且莫高,短翅将千里。

形式: 古风

翻译

孩子要离开母亲,依依不舍的心情多么苦涩。
母亲有许多孩子都受她疼爱,但孩子没有了母亲,又有谁来哺乳照顾。
大海的凶险怎能比过蛟龙,山中的猛兽也莫过于老虎。
无论大小,彼此都不离弃,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在永恒的天地间,哪里能找到像母亲那样的恩情。
穿着破旧的棉絮,步履艰难,心中充满忧愁。
城头的乌鸦看不见,却有七八只跟随左右。
反哺之情虽微不足道,乌鸦的孝心却如此深厚。
展翅飞翔时不要飞得太高,短小的翅膀也能飞越千里。

注释

别:离开。
牵衣:拉住衣服,表示不舍。
恶:凶险。
蛟:古代传说中的水怪。
反哺:小鸟反向喂食父母的行为,象征孝顺。
短翅:比喻力量或能力有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孩子与母亲离别的场景,充满了深深的亲情和依恋。诗人以"子别母,欲别牵衣意何苦"开篇,直接表达出孩子对母亲的不舍之情。接着,通过比喻"海恶宁匪蛟,山饕莫如虎",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即使在艰难环境中,母亲也会像蛟龙保护孩子一样,或如猛虎般给予庇护。

诗人进一步指出,无论大小,母子之间始终相互扶持,"小大不相弃,高深自为扈",表达了母子间的深厚纽带。然后,诗人感叹在天地间,没有任何事物能比得上母爱的无私和深情,"万古天地中,何得如母所"。

接下来,诗人通过"披絮成踟蹰,履霜正凄楚",描绘了孩子在寒冷中穿着薄衣,步履维艰的画面,以此象征母子分离的辛酸。最后,诗人借用乌鸦反哺的故事,"不见城上乌,相随八九子",表达孩子虽然不能直接回报母爱,但也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承诺自己会像慈乌一样,尽管翅膀短小,也要尽力飞翔千里,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古代诗人对母爱的崇高敬仰和深深感恩之情。

收录诗词(285)

蒲寿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井

乾元肇初气,坤母乃六之。

谁明爻象意,凿出混沌奇。

所以击壤民,饮水源不知。

空山有古甃,夜气方归时。

明月照我牖,独起携军持。

一瓢饮沆瀣,凉意生肝脾。

下以浇丹田,上以滋华池。

潇然脱尘土,举身入希夷。

神人授我诀,欲以疗我饥。

归来煮白石,精馔琼为糜。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己卯六月十一日书石室壁

晏坐图画出,银屏列郡山。

几案空水接,舟楫窗窦间。

清风荡炎瘴,异趣起懦顽。

梦随白鸥去,静看飞鸟还。

夜深忽闻笛,何处明月湾。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中庭步月

月光被中庭,竹影弄幽色。

潇潇一幅素,洒洒数茎墨。

忽然风动处,惟有月写得。

此画应入神,无言自心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书会溪郴阳瀑布图后三首(其三)

千山六月火,可使金石然。

怀兹水一滴,想彼心千年。

愿君倒天瓢,流泽无中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