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士奇在明时期的一次登山之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深邃。
首句“舍舟步平皋”,写出了诗人离开舟船,踏上平缓的草地,开始了他的徒步之旅。接着,“名山望邹峄”点明了目的地——邹峄山,一座著名的山脉。
“元气下磅礴,黛色凌空碧”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山峦的雄伟与苍翠的色彩,仿佛天地间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千里瞻神秀,群峰避孤特”则进一步强调了邹峄山的独特与壮观,千里的视野中,它独树一帜,群山为之逊色。
“常时济物功,有渰弘灵泽”两句,赞美了山川不仅美丽,还常常为人们带来福祉,滋润大地,滋养万物。
“伟兹造化奇,无应辱秦刻”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奇迹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人为破坏的不满,希望山川能够免受不必要的破坏。
“经旬坐局蹐,一览豁胸臆”描述了诗人长时间的等待与期待,最终一登高处,视野开阔,心中的压抑得以释放。
最后,“何当跻绝顶,旷然见溟渤”表达了诗人渴望攀登到山顶,以更广阔的视角欣赏自然之美,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