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夜约客月下有赋

秋空和月卷玻瓈,清入肝脾触拨诗。

元自生来全体具,只缘见处一分亏。

俗情数日须圆候,识者先几畏满时。

千古词人谁解道,拟将今夕当佳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秋天的夜空与皎洁的月亮相映,如玻璃般清澈,触动了诗人的内心。
这美本来就在心中,只是在欣赏时,人们往往因不完美而感到遗憾。
世俗的情感期待圆满,但智者却害怕事物满盈时的衰落。
千百年来,有多少词人能真正理解这种情感,只想把此刻当作美好的时刻。

注释

秋空:秋天的夜空。
月卷玻瓈:明亮的月亮像玻璃一样清澈。
全体具:本来具备完整的美。
一分亏:在欣赏中感受到的不足或缺憾。
俗情:世俗的情感期待。
圆候:圆满的时刻。
识者:有见识的人。
畏满时:害怕事物达到顶峰后衰落。
词人:诗人。
拟将:打算把…当作。
今夕:今晚。
佳期:美好的时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的《八月十四日夜约客月下有赋》,描绘了秋天明亮的月夜景象,以及诗人对月圆与人生哲理的感悟。首句“秋空和月卷玻瓈”以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月光如玉盘般洒落,映照在清澈的夜空中,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清入肝脾触拨诗"进一步强调了月色的清冷,触动了诗人的内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接下来的诗句,“元自生来全体具”表达了诗人认为月亮的圆满本就存在于其自身,无需外求。然而,“只缘见处一分亏”又揭示出人生的道理,即即使最完美的事物,在观察或体验中也会有所缺失,这正是生活的韵味所在。

“俗情数日须圆候,识者先几畏满时”则借月盈必亏的自然规律,暗示人们对于世俗期待的短暂满足,以及智者对于过度圆满的警惕。最后,“千古词人谁解道,拟将今夕当佳期”表达了诗人对能真正理解并欣赏这种哲理的词人寥寥无几的感慨,同时借月夜之美,寄寓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引,寓言人生哲理,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人生观。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四夜月用旧作韵呈诸友

鬓发成宣面欲黎,逢人耻诵故年诗。

才看震象应知满,未睹乾爻已识亏。

止处光明浑在里,偶然显晦谩随时。

风光流转浑閒事,要与知心结久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上巳日约同僚过蟆颐晚视新开横江堰

朏魄双交气候新,古今为乐属兹辰。

兰堂坐上皆豪逸,韦曲水边多丽人。

顾我未能真免俗,邀宾聊复共行春。

却因游豫思民事,检校城东白虎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与刘左史同别杨少卿于南郊舟中用宋兵部韵

玉龙老子访仙鹤,冲佑散人归瑞乌。

俗事祇今长刺促,可人自昔费招呼。

忧时恨不百子骏,背我宁堪二大夫。

舣纁黄昏不成别,画成江上送行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再用宋兵部韵送刘左史

絷维不住谷中驹,爱恋徒占屋上乌。

开汉楼前迎剑骑,临津门外罢传呼。

宅家未忍忘贤传,衡宇胡为戒仆夫。

阁束衣冠聊一笑,不为耐辱司空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