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尘榻为子下,柴扉为子开。
从今断还往,一室长莓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场景。"尘榻为子下,柴扉为子开"表明诗人处于一个自然环境中,与世隔绝,甚至连家具都由大自然提供,榻(一种低矮的坐具)和门都是自然形成的,不需人工雕琢。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归依与亲近,以及对物质文明的淡泊。
"从今断还往,一室长莓苔"则表达了时间的静止和空间的封闭。"从今断还往"意味着过去和未来都已与诗人无关,只有当下的静谧时光。而"一室长莓苔"进一步描绘出一个封闭而又生机勃勃的空间,莓苔在室内蔓延,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的渗透。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深层次的感悟和融合。
不详
丈室曾窥金锡光,汾阳宗绪故应长。
不嫌俗子堪传授,更借馀波到乐浪。
闻道山中熟腊醅,悬知瓮面唤春回。
桃花亦解相勾引,前度刘郎拟独来。
春愁早觉费驱除,清酒何人赠百壶。
投老残年无处著,只堪脱帽见霜颅。
五字长城久让登,云梯更羡最高层。
别来大有离群恨,今日西南又得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