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二)

地迥人绝影,山僻虎留迹。

下有无底潭,上有欲落石。

是间一径横,夹以万松直。

树从何时有,陈公所手植。

陈公今焉在,径松自寒碧。

形式: 古风

翻译

地势偏远人迹罕至,山中老虎留下踪迹。
山下有个深不可测的潭,上方有石头似乎即将坠落。
这里有一条小路横穿而过,两旁是无数笔直的松树。
这些松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它们是陈公亲手栽种的。
陈公如今又在哪里呢?只有这条小径和松树依旧,显得清冷而翠绿。

注释

地迥:偏远。
人绝:人迹罕至。
山僻:偏僻的山区。
虎留迹:老虎的踪迹。
无底潭:深不见底的水潭。
欲落石:悬挂在上方的石头。
一径横:一条小路横跨。
万松直:成千上万棵松树笔直。
陈公:指某位名叫陈的人。
手植:亲手种植。
焉在:现在在哪里。
径松:小径边的松树。
寒碧:清冷而翠绿。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景色的诗句,充满了深远和孤寂的意境。开头两句“地迥人绝影,山僻虎留迹”通过“地迥”和“山僻”两个词语,营造出一片荒凉与幽深之感,而“人绝影”则传达了这里的人迹罕至,甚至连人的影子都难以见到。而“虎留迹”,则是对这片山地野生动物栖息的暗示,增添了一份野性和神秘。

接着,“下有无底潭,上有欲落石”描绘了一个险峻奇特的地貌。无底潭给人以深不可测之感,而欲落石则让人感到一种悬念和危机,增强了景物的动态性。

“是间一径横,夹以万松直”中的“一径横”指的是山中的一条小道,这条小道被“万松直”所夹绕,松树成行,如同天然的屏障,将这条小路紧紧包围。

最后,“树从何时有,陈公所手植。陈公今焉在,径松自寒碧”,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些树木是从何时开始有的?”然后给出答案:是“陈公”亲手种植的。陈公不再,而这条小路上的松树依然如故,只剩下它们自己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寒碧和孤独。

整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陈公手植之树的情感寄托,展现了时间流逝与自然永恒之间的对比。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一)

遥松烟未销,近竹露犹滴。

石峰矜孤锐,喜以江自隔。

清潭涵曦紫,碧岫过云白。

回瞻宿处堤,路转不可觅。

形式: 古风

明发茅田见鹭有感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

鹭鸶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明发荆溪馆下

常州太守曾独弄,回首向来真一梦。

五月炎天十月寒,东亭迎客西亭送。

自从别却翟家园,岂谓三经金斗门。

莫教物色有欠处,剩与新诗三五句。

犹有归涂更一来,是时百花开未开。

形式: 古风

明发栖隐寺

木鱼一呼众僧聚,老夫登车欲前去。

仰头见天俯见路,明明是昼不是暮。

如何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

将为是夜著,月轮已没星都落。

将谓是昼休,银河到晓烂不收。

皎如江练横天流,中流点缀金沙洲。

元来海底蚤浴日,云师闭关不教出。

羲和挥斧斫云关,取将一道天光还。

天光淡青日光白,道是银汉也则得。

云师强很赶不奔,堆作沙洲是碎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