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段段寒沙浅水,萧萧暮雨孤篷。
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
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
碧梧声到纱窗晓,昨夜几秋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离愁。开篇“段段寒沙浅水”、“萧萧暮雨孤篷”,设定了一种秋末冬初的萧瑟氛围,水边的冷沙和傍晚的细雨共同营造出一种寂寥孤独的感觉。
接下来的“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则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的“香罗”可能指的是亲手缝制的温暖衣物,而“砧杵”则是织布时的声音,通过这两象征性的物件,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人的思念和孤独感。
“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表明诗人在离别之际,对于春天的柳树和花草都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这里的“慵看”和“暗数”都是对时间流逝和离别感受的一种体现。
最后,“碧梧声到纱窗晓”、“昨夜几秋风”,则是对清晨鸟鸣声响起时,诗人内心复杂情绪的抒发。这里的“碧梧声”指的是早晨鸟鸣的声音,而“昨夜几秋风”,则是在询问昨晚那阵似有似无的秋风,是哪一年的秋风,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物件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不详
一字次夔。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几曲微风按柳,生香暖日蒸花。
鸳鸯睡足芳塘晚,新绿小窗纱。
尺素难将情绪,嫩罗还试年华。
凭高无处寻残梦,春思入琵琶。
柳色津头泫绿,桃花渡口啼红。
一春又负西湖醉,离恨雨声中。
客袂迢迢西塞,馀寒剪剪东风。
谁家拂水飞来燕,惆怅小楼东。
照水飞禽斗影,舞风小径低花。
征鸿排尽相思字,音信落谁家。
系恨腰围顿减,禁愁酒力难加。
楼高日暮休帘卷,芳草满天涯。
梦回金井卸梧桐。嘶马带疏钟。草面露痕浓。
渐薄袖、清寒暗通。
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吹面桂花风。
峭不似、红尘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