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浅水通渔艇,低花损帽檐。
东风日夜起,幽兴此中添。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和谐交融。首句“浅水通渔艇”,以“浅水”和“渔艇”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水乡图景,仿佛能听到远处渔舟唱晚的声音,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水面轻轻荡漾。次句“低花损帽檐”,通过“低花”与“损帽檐”的细节描写,既展现了花朵的娇嫩与繁茂,也暗示了诗人漫步花间时的闲适与自在,帽子被花瓣轻触,留下了一丝春意盎然的痕迹。
“东风日夜起”一句,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融入诗中,东风不仅带来了温暖,也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让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幽兴此中添”,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这种“幽兴”不仅仅是对外界美景的欣赏,更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珍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心灵的自由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水乡的美丽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东池种莲子,红白间稀疏。
夏木阴成后,君看锦不如。
陈渔何处好,层观倚高城。
快意屠门嚼,安知万里鲸。
孤屿曲池中,芳菲四面同。
春愁随雀舫,缭绕未曾穷。
绛节朝何所,白蜺空此堂。
神仙讵学得,客到彊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