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质庵稿

雅音失其传,作者随风移。

于楚有屈宋,汉则河梁词。

曹刘气轩轩,逸文振哀悲。

两晋一精工,六朝遂陵迟。

角然尚色泽,古风不成吹。

卢王号词伯,秪用绮丽为。

千年取正印,乃有陈拾遗。

或不尽反朴,朝代兼天资。

所以王李辈,向道识所期。

大哉杜少陵,苦心良在斯。

远游四十载,而况经险巇。

放之黄钟鸣,敛之珠玉辉。

幽之鬼神泣,明之雷雨垂。

变幻时百出,与古乃同归。

律诗自唐起,所尚句字奇。

末流亦叫噪,古意漫莫知。

历兹六十纪,识路良独稀。

凤鸟空中鸣,众禽反见嗤。

夜寒理危弦,恻恻赏心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读李质庵稿》由明代诗人郑善夫创作,通过对古代文学演变的回顾,表达了对传统文学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雅音失其传”,感叹古代文学精髓的流失,接着列举了从楚辞到唐诗的发展脉络,指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特点。曹植、刘桢的豪迈,两晋时期的精工,以及六朝的衰落,都描绘了文学历史的变迁。卢照邻、王勃等人的绮丽之作,与后来的陈子昂追求返璞归真形成对比,强调了文学发展中对古风的追求与传承的重要性。

郑善夫特别赞扬了杜甫(少陵)的苦心创作,认为其作品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杜甫的诗歌跨越四十年的漂泊生活,无论是面对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还是人生的艰难困苦,都能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展现出与古风的同归。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唐代以来律诗的讨论,指出虽然唐代开始重视句法和字词的独特性,但后来的流派也出现了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古意的现象。郑善夫感慨于这种趋势,认为在经历了六十年的文学发展之后,能够真正理解并坚持传统文学精神的人已经很少了。

最后,诗人以“凤鸟空中鸣,众禽反见嗤”来比喻真正的文学价值如同凤凰之鸣,虽高洁却常被世俗所误解或忽视。通过“夜寒理危弦,恻恻赏心违”的形象,表达了对坚守传统文学精神的孤独感和对文学价值被误解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文学历史的回顾和对当代文学现象的反思,展现了郑善夫对传统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学传承的忧虑。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赠吾谨五首(其一)

朅来潜元子,偃息苍云根。

怀姝三十祀,为亢遵世屯。

甸候翔虎貙,凤鸟乃孤鶱。

微荣曷足贵,所贵至道尊。

糠籺铸尧舜,水虎伏玄门。

岂同曲辕栎,遁天得长存。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赠吾谨五首(其二)

采兰荒江陬,繁芳被罗襦。

采采不自媚,征途爰有需。

征途何遥遥,波岭争洄纾。

宵旦判辰参,卒岁焉可图。

南州瘴雾塞,狨蹄下城隅。

永言守沉晦,去去宁君躯。

形式: 古风

赠吾谨五首(其三)

南服有佳人,遗身在远道。

上衣云锦灿,下裳花萼绕。

容华耀朝曦,岁晏结芳草。

独行谁与娱,抱影心正捣。

岂无合欢被,附托苦不早。

楚璞思一献,和氏莫复保。

世无良蹇修,雌守以终老。

形式: 古风

赠吾谨五首(其四)

麟为希旷祯,何以至鲁藩。

大道久丧世,麟趾在人间。

仲冬钜野风,犺獍乃高蹲。

合围不孑遗,灵物罹其樊。

虞人折尔足,眩尔貂与貆。

岂但子锄商,鱼视乃漫漫。

大鹏息南溟,培风会高抟。

纷纷枋榆鴳,安知九霄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