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胡安的《遇风》描绘了诗人春日出行时遭遇狂风的场景。首句“连日寻春到酒家”写诗人连续多日寻找春色,最终来到一家酒家,暗示旅途疲惫。然而,“东风作恶暗黄沙”一句,通过“东风作恶”形象地刻画出风力之大,黄沙蔽日,环境恶劣。
接下来,“已曾报过平安竹,只是吹残富贵花”两句,以竹子象征坚韧与平安,富贵花则代表荣华富贵,暗示风虽猛烈,但并未损及象征吉祥的物品,而富贵花却被吹残,暗寓世事无常。
“冷落茅檐闲社燕,微茫水泽闹官蛙”转而描绘自然景象,茅檐下的燕子因风而显得冷清,水泽中的蛙声在风中显得嘈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风带来的寂静与喧嚣。
最后,“流莺何处传消息,却让垂杨得岁华”以流莺和垂杨作结,流莺不知去向,无法传递春的消息,反倒是垂杨在风中得以享受春光,寓意世事变迁,唯有自然永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