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济城望城武

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

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

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

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

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

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

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

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

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登济城望城武》。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临济城,远眺城武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点明了济城的位置,位于古代的兖州西南部,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接着,“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两句,表达了对过去治理者的怀念与敬意,他们曾在这一方土地上施政,使得百姓得以一年年的改善生活。

“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则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性格与心境,他本就喜爱自由洒脱的生活,却因等待而感到痛苦不堪,这种矛盾的心情跃然纸上。

“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描绘了诗人面对恶劣天气时的无奈与挣扎,大雪覆盖了他的帽子,他甚至想要丢弃它,投下簪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寒冷与不便。

“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表明诗人最终因身体不适而返回,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或计划,流露出遗憾与无奈。

“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提到当时正值孝皇时期,仁政正在逐渐深入人心,体现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

“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写出了诗人登城的时间,夕阳半落,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

“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表达了诗人眺望远方时的孤独与悲伤,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怀念。

最后,“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总结了济城历经多代的兴衰变迁,如今却荒废,让人深感惋惜与惭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体现了归有光散文诗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120)

归有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字:熙甫
  • 籍贯:江苏昆山
  • 生卒年:1506~1571

相关古诗词

隆庆己巳赴京寓城西报国寺赠宇上人

慈宫崇象教,搆此绝华炫。

深岩閟香火,危峻瞰郊甸。

郁郁虬松枝,低压绕广殿。

当年帝舅亲,削发住兹院。

说经老龙听,出手五狮现。

曾闻长老言,天雨曼陀遍。

吾识宇上人,头陀今突弁。

脩容冥法相,妙悟在论赞。

导我画廊行,指示西方变。

晨起供清茗,时共禅悦饭。

我老欲归去,世事今已倦。

当结尘外缘,山中傥相见。

形式: 古风

邢州叙述三首(其一)

壮岁成濩落,末路藉先容。

所恨贱姓名,蚤闻在诸公。

既奉大廷对,观政于司空。

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

道穷孔、孟奥,文推迁、固工。

说诗慕匡鼎,草玄拟杨雄。

通达如贾谊,俊少踰终童。

守高称汲直,曲学陋孙弘。

自以支离疏,攘臂于其中。

一朝除书下,沦落故鄣东。

黾勉为禄养,折腰愧微躬。

形式: 古风

邢州叙述三首(其二)

鄣东馀二载,恪遵圣人经。

雅志存教化,除娆去烦刑。

门阑弛走卒,千人皆造庭。

分遣每日旰,庭中无一人。

沉冤出殊死,无盖尽群生。

时有纵囚归,皆言赋役平。

引纳壮健儿,誓之以丹青。

萑苻多宿盗,擒斩为一清。

馀粮栖陇亩,绝无犬吠惊。

维以哀茕独,不能畏高明。

睚眦生怨恚,憯甚镆铘兵。

风雨日飘摇,拮据徒辛勤。

涕泣西河守,古道竟无成!

形式: 古风

邢州叙述三首(其三)

为令既不卒,稍迁佐邢州。

虽称三辅近,不异湘水投。

过家葺先庐,决意返田畴。

所以泣歧路,进止不自由。

亦复恋微禄,俶装戒行舟。

行行到齐、鲁,园花开石榴。

舍舟遵广陆,梨枣列道周。

始见裁苜蓿,入郡问骅骝。

维当抚彫瘵,天马不可求。

闾阎省徵召,上下无怨尤。

汝南多名士,太守称贤侯。

戴星理民政,宣风达皇猷。

郡务日稀简,吾得藉馀休。

闭门少将迎,古书得校雠。

自能容吏隐,退食每优游。

但负平生志,莫分圣世忧。

伫待河冰泮,税驾归林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