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

玉壶一色天漫漫,乱雪飞春减却寒。

屑琼筛瑰塞宇宙,柳絮如拳辊作团。

却愁花木不禁冷,携筇问讯遍玉栏。

老柯樛枝幸亡恙,红苞半吐怯牡丹。

更怜脩竹压欲折,扶持敲撼声珊珊。

似醉忽醒僵忽立,森然再植青琅玕。

群儿幻出两狮子,顷刻堆削了不难。

手持朱橘炯电眼,并刀巧剪金铃安。

老夫童心也自爱,卷帘移坐忍冻看。

一杯暖寒不可再,饥肠转雷未朝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玉壶般的天空广阔无垠,纷飞的乱雪带来春天的寒意稍减。
如屑的琼瑶和瑰宝般雪花填满天地,柳絮像拳头般聚集成团。
担忧花木抵挡不住严寒,我手持竹杖询问玉栏边的景色。
老树枝干弯曲,庆幸没有病患,半开的红花畏惧牡丹的盛开。
更怜惜修长的竹子几乎被压断,轻轻敲击发出沙沙声。
仿佛醉酒后忽醒忽立,竹林再次挺立,如青琅玕般生机盎然。
孩子们瞬间变出两只狮子,堆砌得栩栩如生并不费力。
他们手持红色橘子,目光炯炯,用剪刀灵巧地修剪金铃。
老夫心中童趣犹在,卷起窗帘,移动座位,忍受寒冷观看。
一杯温暖的酒无法再续,空荡的肚子雷鸣般叫唤,还未用早餐。

注释

玉壶:形容天空清澈如玉。
漫漫:广阔无垠的样子。
乱雪:纷飞的雪花。
寒:寒冷。
屑琼筛瑰:比喻雪花细小如琼瑶和瑰宝。
不禁冷:抵挡不住寒冷。
携筇:手持竹杖。
玉栏:装饰有玉石的栏杆。
老柯樛枝:老树枝干弯曲。
亡恙:没有病患。
怯牡丹:畏惧牡丹盛开。
压欲折:几乎被压断。
珊珊:形容声音轻柔。
再:重复。
幻出:变出。
堆削:堆砌。
手持朱橘:手持红色的橘子。
炯电眼:目光炯炯有神。
并刀:并排的刀。
巧剪:灵巧地剪裁。
老夫:老人自称。
童心:童趣。
忍冻看:忍受寒冷观看。
暖寒:温暖寒冷。
转雷:形容饥饿的声音。
未朝餐:还未用早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踏雪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雪花纷飞、春意微减的场景。"玉壶一色天漫漫",形象地展现了天空与大地被白雪覆盖的纯净世界。"屑琼筛瑰塞宇宙,柳絮如拳辊作团",运用比喻,将雪花比作琼瑶和瑰宝,柳絮则如拳握成团,生动描绘了雪景的繁密和动态。

诗人担忧花木经受不住严寒,于是手持筇杖,遍访栏杆,确认老树虽枝干弯曲但无恙,红花半开,牡丹显得娇弱。接着,他留意到竹子在雪压之下发出瑟瑟声响,仿佛在挣扎求生,这让他更加珍视眼前的生命力。儿童们在雪中嬉戏,堆砌出栩栩如生的狮子,显示出冬日里的活力与欢乐。

诗人自己也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染,卷起窗帘,挪动座位,忍着寒冷欣赏这一幕。然而,温暖的时光总是短暂,"一杯暖寒不可再",暗示着冬日的寒冷难以驱散。尽管如此,他仍不愿离去,"饥肠转雷未朝餐",表现出对冬日景色的深深喜爱和留连忘返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踏雪》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冬日雪景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288)

赵汝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下阳怀沈叔忱

夜雨晓方歇,薄雾随征车。

乔松二十里,翠微三五家。

双燕教群雏,一牛驮两鸦。

故人不可见,回首天之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题王才叔南馆

南馆著隐士,幽爽似僧舍。

岛红野花繁,岸绿垂杨亚。

人行鸟不惊,客至鹤先迓。

林深自无暑,月到更宜夜。

倾樽对贤圣,飞笔追鲍谢。

兴来即散策,无时不得暇。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憩农家

似阴还似晴,好风弄轻柔。

土膏春犁滑,竹深鸣禽幽。

农家颇潇洒,㶁㶁清泉流。

蹇余入茅檐,解带为小留。

荆钗三两妇,竞将机杼投。

吹炉问官人,肯吃村茶不。

群儿窗下读,千字文蒙求。

余因拊其背,劝汝早休休。

泓颖才识面,白尽年少头。

耕食而凿饮,胡不安箕裘。

乃翁听我言,急把书卷收。

遣儿出门去,一人骑一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赠闾丘广文

奔走异轨辙,聚散水上萍。

谁知风月夕,同登藕花亭。

驹隙昼夜駃,尘埃鬓俱星。

朋旧半埋玉,念此慨颓龄。

天涯幸合席,相对谈飘零。

昔别君韦布,照眼袍今青。

群儿俨成行,诵书如建瓴。

瞳人纷炯炯,捧斝倾绿醽。

溪茹芹莼美,秋核查梨馨。

开口笑岂易,主人愁罄瓶。

命仆更沽觅,痛饮俱忘形。

明日又分袂,眠食加丁宁。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