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达贤(其一)

三杨以后推贤相,大体调和遇最优。

敢谏匏开文紫口,重伤毯裹晋公头。

先朝故后追封号,大内孱孙释系囚。

独惜受知由景帝,荒淫书诋晋阳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李文达贤》出自清代诗人严遂成之手。诗中以“三杨”为引子,将李文达与贤相并提,凸显其地位与才能。通过“大体调和遇最优”一句,赞扬了李文达在处理政务时的高超技艺与和谐能力。

“敢谏匏开文紫口”,形象地描绘了李文达敢于直言进谏的情景,他的谏言如同匏器般深沉有力,又如紫玉般珍贵,彰显出其人格魅力与政治智慧。

“重伤毯裹晋公头”,此处可能暗指李文达在处理重大事务时的果决与勇气,如同用厚重的毯子包裹住晋公的头颅,既表现出对权力的尊重,也体现了其在关键时刻的坚定立场。

“先朝故后追封号,大内孱孙释系囚”,这两句描述了李文达在历史上的贡献与影响,不仅在生前受到尊崇,死后还被追加封号;同时,他还在某种程度上释放了囚禁的大内孱孙,展现了其宽宏大量的胸怀与对正义的追求。

“独惜受知由景帝,荒淫书诋晋阳秋”,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李文达命运的惋惜之情。他之所以受到景帝的赏识,却因个人的荒淫行为而被后世所诟病,这反映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文达生平事迹的简要回顾,赞美了他的政治才能、勇气与仁德,同时也对其历史评价的复杂性进行了反思,展现出诗人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李文达贤(其二)

泣扶帝足拜东宫,文武同心部论公。

边爨不开传国玺,禅仪竟冒夺门功。

禳灾九事言之尽,起复三辞制不终。

蜚语满空危已甚,特烦卫士宿家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商文毅辂

三试无双誉,南薰赐第归。

传行讥秃妇,礼在引宸妃。

赞像黄金贱,封章黑胜微。

山公逾本量,日照展书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刘文靖健

二公鼎鼐调和地,翊赞无如少主昏。

善断固应推宋璟,反攻几至杀陈蕃。

谏书泪渍金滕册,奸党名刊端礼门。

居洛重思重入相,廿年顾命答明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罗文毅伦李文正东阳

名下奇童洵不虚,清贫亦复两相于。

弦歌养母樵薪后,衫纻登朝赐果初。

留客何妨邻有粟,临文可使案无鱼。

金牛山指茶山路,淼淼江湖访故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