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并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诗人以精美的笔触勾勒出一片山水田园之景,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天地一洲渚,北平南攲危。幽并深以厚,江浙清且奇。" 开篇即以宏阔的视角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天地间如同一幅画卷,北方的平坦与南方的险峻形成鲜明对比,幽并之地深邃厚重,而江浙地区清澈奇特。
"武林颇英秀,川汇仍山卑。应接殚天巧,类非人力为。" 这几句描绘了武陵的英俊与山川汇聚之美,这些自然景观仿佛超越了人类智慧的创造。
"径山最佳处,有岩称玉芝。居防俗士驾,地乃贤人宜。郎公留名德,平时为羽仪。" 诗中的"径山"一带被描绘为美景之所在,有如玉芝般的岩石,这里不仅是寻常百姓居住的地方,也是贤能之士栖身之地。郎公留下的名德,如同羽毛仪饰,彰显其高洁品格。
"引年归故里,不复衣朝衣。留侯黄石心,白傅香山期。结宇名胜外,日与尘事违。" 随着岁月的流转,诗人返回家乡,但不再穿上往昔的旧衣。留侯、黄石等人的心灵之美,如同香山之约定,皆超脱世俗纷争,与尘世的琐事保持距离。
"泉石景物状,尽任诸贤诗。伊予来东藩,滥持使者麾。平生爱山水,弗惮命驾之。" 诗人将自然之美交付给能赋诗文的贤者们去描绘。自己则身处东方边塞,手执使者的符节,终日沉醉于山水之间,对生命旅途从不怯懦。
"当候秋风高,远造岩下扉。浣濯缨上尘,散步松间綦。未能继高躅,聊用慰所思。" 当秋风渐起之时,诗人构筑一座山下的居所,将尘世的烦恼抛诸脑后,在松林之间漫步,以此来慰藉心中的思绪。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情感与个人品格,也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美景的崇尚和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