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老住庐山归宗(其五)

庐山面目非难识,横岭侧峰皆是真。

若待出来方识破,不知何用个中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庐山的真实面貌并不难辨认,连绵的山岭和侧峰都是真实的。
如果等到离开庐山后才去理解它的真谛,那又何必需要了解庐山的人呢?

注释

庐山:指庐山,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面目:指庐山的整体形象或特点。
非难识:不难识别。
横岭侧峰:连绵的山岭和侧峰。
皆是真:都是真实的。
若待:如果等待。
出来:离开庐山。
方识破:才理解清楚。
何用:何必。
个中人:了解庐山内情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楼钥所作的《送一老住庐山归宗》系列中的第五首。诗中以庐山为象征,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庐山面目非难识",意味着庐山的真面貌并不难以辨认,暗示了事物的本质通常是可以直观感知的。"横岭侧峰皆是真"进一步强调了庐山的各种形态都是真实的,没有被表面所迷惑。

然而,诗人接着提出一个反问:"若待出来方识破,不知何用个中人。"这表明,如果只有在离开庐山,从外部观察后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那么这种理解又有何意义呢?这里的"个中人"指的是深入其中、有深刻体验的人,他们无需离开就能洞察庐山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真正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来自于内在的体验和领悟,而非仅仅依赖于表面的观察。

收录诗词(1243)

楼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一老住庐山归宗(其三)

千古名山大道场,止因赋重遂荒凉。

后之君子谁能弛,试向山前问老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一老住庐山归宗(其二)

啐啄同时不偶然,史君提起正当年。

向来闹市难行道,今日人天听说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一老住庐山归宗(其一)

久向东山捲藏经,鬼神推出举军惊。

从来要去庐山住,好就山中过此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送卫清叔著作提举淮东(其一)

汉庭早已冠群仙,阔步登瀛最少年。

窃叹岂惟年叵及,人门才业总翘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