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叹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
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缴纳官府所征赋税,丝还在纺车上就考虑拿它去赎回典押的东西。
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自己却仍穿着布制衣裙。
能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

注释

绢:丝织品。
夏蚕:夏季开始养的第二茬蚕。
拟:打算、准备。
输官:缴纳官府所征赋税。
车:纺车。
图:计划。
赎典:赎回典押的东西。
典:抵押。
布衣仍布裳:仍穿着布制衣裙。
“仍”字因音节关系后置。
古时上衣为衣,下身裙为裳,男女都穿。
得:能。
着:穿。
犹自:还。
愁杀我:犹今言“愁死我”。
杀:也写作“煞”,甚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农村妇女艰辛的生活情景。首句“春蚕成丝复成绢”形象地展示了蚕妇们从春天开始辛勤养蚕,将蚕丝织成绢的过程。接着,“养得夏蚕重剥茧”暗示了她们在夏季继续忙碌,期待着收获。

然而,这些努力并未带来轻松,反而带来了更多的负担。“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说明她们的劳动成果尚未完全变现,就已经要被送往官府或用来抵偿债务。这体现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难和对官府的无奈。

诗人通过“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表达了织妇们常年劳作,连自己的衣物也仅能以布制成。最后,“有布得著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揭示了她们对于生活的忧虑,因为没有麻(用于纺织的原料)而对未来感到绝望。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古代织妇们的辛勤劳作和生活困境,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罗敷词

妾本秦氏女,今春嫁王郎。

夫家重蚕事,出采陌上桑。

低枝采易残,高枝手难扳。

踏踏竹梯登树杪,心思蚕多苦叶少。

举头桑枝挂鬓唇,转身桑枝勾破裙。

辛苦事蚕桑,实为良家人。

使君奚所为,见妾驻车轮。

使君口有言,罗敷耳无闻。蚕饥蚕饥,采叶急归。

形式: 古风

诘燕

去年汝来巢我屋,梁间污泥高一尺。

啄腥抛秽不汝厌,生长群雏我护惜。

家贫惠爱不及人,自谓于汝独有力。

不望汝如灵蛇衔宝珠,雀献金环来报德。

春风期汝一相顾,对语茅檐慰岑寂。

如何今年来,于我绝踪迹。

一贪帘幕画堂间,便视吾庐为弃物。

形式: 古风

南岳

南云漂渺连苍穹,七十二峰朝祝融。

凌空栋宇赤帝宅,脩廊翼翼生寒风。

朝家遣使严祀典,御香当殿开宸封。

愿四海,扶九重,干戈永息年屡丰。

五岳惟今见南岳,北望乾坤双泪落。

形式: 古风

客行河水东

客行河水东,客行河水西。

客行河水南,客行河水北。

行行无已时,朱颜变老色。

至人栖一方,庭户罗八极。

保心如止水,不受万物役。

有道肥其躯,故能适所息。

形式: 古风